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服务模式的不断变革和改进,行业内逐渐形成了以下共识:跨学科合作、个体化治疗是医学发展的趋势,对专病的精细化管理是临床优势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专科划分越来越细,复杂疾病的患者来到医院,经常不知道应该挂哪个科的号,这种情况不仅埋下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也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以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为例,这种疾病有多种治疗方法:保守观察、经皮封堵、经胸封堵、微创胸腔镜手术、腋下切口手术以及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等。具体来讲,对于直径1.5厘米的房间隔缺损是选择封堵还是手术?患者如果去看心内科,医生一般建议做介入治疗;如果去看心外科,医生往往会建议患者手术治疗。这两类建议都是可行的,但是,对于每位患者来说,什么方法才是最佳的?即使对于这位患者来说,经皮封堵是最佳选择,心内科完成封堵的成功率也不是百分之百,如果封堵不成功,患者则需要手术治疗,进而需要从心内科转到心外科。如果这位患者在封堵术中或者术后遭遇紧急情况,那么这种转科治疗就会更加麻烦。要解决这类问题,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模式就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将内科、外科以及相关专科进行科学整合,统一管理,不仅能让专业的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咨询和建议,为患者提供综合性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还能让患者在复杂的医疗信息中不费力地作出选择,进而实现最大获益。为深入践行“精准医疗、精诚服务、精益管理”的理念,秉持“不让患者做选择题”的原则,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4年组建了心血管中心,将心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重症监护等科室力量进行了科学整合。2016年,医院部分心内科诊疗组、心脏超声团队、心电图团队也被纳入中心。2020年,整个心内科并入心血管中心统一管理。2022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整建制搬入全新的迈皋桥院区。该院区的建筑设计参考了国际一流医院心血管中心的空间结构,并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布局合理,结构完善,进一步保障了患者诊疗过程的顺畅。心血管中心汇聚了相关领域的多位专家。在中心看病,患者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到相应的专家。心外科、心内科、血管科、心脏重症监护、心脏麻醉、体外循环、体外膜肺氧合、心脏超声、心电图、心脏电生理、心脏复合手术室以及心脏康复等专业的医生及护理人员一起工作,为患者制定最适合的诊疗方案。经过十年的不懈探索,多学科会诊在心血管中心已经成为日常工作。同时,每位患者在中心入院后,立即会与病区护士长、管床医生、管床护士单独建立微信群。在群内,医护人员会随时回复患者住院期间的各类问题。出院后,患者会进入术后医护管理群,群内的医护人员会为患者提供居家康复指导。在物理层面搭建专病诊疗中心是第一步,对内部运行机制进行整合才是核心。如何促进不同科室医生之间的有效配合,协调不同科室间的关系,平衡专科之间的利益等都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行政手段是推动整合的重要力量。医院管理层的支持和决策对于打破部门间的壁垒、整合资源具有决定性作用。院长和行政部门负责人需要明确表达对整合工作的重视,实现中心绩效统一管理是重要一环,此外还要给中心提供其他必要的资源和政策支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以保障中心正常运行。同时,学科带头人对于整合工作需要有坚决的推进态度和力度,并具备较强的合作意识,能够为学科的长远发展多考虑,多位学科带头人可以共同为患者的诊治和医疗质量的保障贡献智慧和力量。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的管理理念是“用人不分科”,采取设立管理小组的方式,确保各方的意见和利益都能得到充分的考虑和平衡。绩效分配由中心统一管理,经管理小组讨论后确定二次分配方案并执行。绩效考核综合考虑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团队合作等多方面因素,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共赢。此外,中心还设立了定期的会议、工作报告和反馈渠道,以增进相互了解、确保各方面的意见和需求得到及时的响应,及时地消除误解和解决内部矛盾。目前,心血管中心年外科手术量已突破1000例,拥有领先、特色技术共27项,入选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心脏康复、心脏移植等学科也在加速发展过程中。在医院层面,心血管中心的做法已经被推广,肾脏病中心、消化医学中心相继成立。10年来,中心一直在不断尝试新的管理方法,以实现患者、医生、医院三方共赢。首先,中心在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尊重患者的意见、偏好和决定。特别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社会需求等,提供定制化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以及充分的医疗信息和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自我管理中。其次,医生是医疗服务的核心,中心的管理者高度关注医生的职业成长,创造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提供持续的教育和培训机会,确保医生能够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在工作中感到满足和受到尊重。中心还建立并完善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等方式,鼓励医生和医院员工积极参与到共赢目标的实现中去。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患者、医生和医院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此外,在医院管理方面,中心还努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建立严格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共同推动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得益于专病中心的建设,在心血管中心内部,就可以通过心脏超声筛查来确诊先心病。基于此,2014年,中心发起“心佑工程”公益项目,中心的医护人员走出医院、来到乡村去做筛查,为经济困难家庭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提供免费的医疗救治服务。10年来,中心常年安排外科医生和心脏医生联合到各地筛查,并配以不同的绩效方案保障筛查工作能够持续进行。截至目前,“心佑工程”团队累计筛查的儿童数量超过10万人,救助先心病患儿1700多人。
文: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 李庆国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