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一次挂号管3天、7天”后,普通门诊又一重磅模式来了:一次挂号管一次就医流程。

近日,福建卫健委印发通知,11月1日起,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普通门诊“一号管一个流程”。


这意味着,患者在未完成检查检验、取药前,无需重复挂号。根据《福建省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一次就医流程”就诊模式实施方案》,“一次挂号管一次就医流程”的定义是:

患者一次就医过程从挂号、就诊、检查检验到取药等各个门诊就医环节,原则上只挂一次号。

由于检查检验结果无法及时回报而不能当天完成诊治的,患者携检查检验结果就同一疾病至同一院区、同一科室、同一级别或下一级别医师处回诊的,不再支付二次诊察费。


通知明确,这一模式主要适用于三类情况。一是需空腹等准备的项目当天不能完成检查检验;二是当日就诊但部分检查检验未能完成;三是大型仪器检查等项目当日无法获取检查报告。

同时,新模式下,就诊需发生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卫生构普通门诊,不包括多学科诊疗门诊、特需门诊和跨科室跨专业就诊。

此外,以下五大场景,同样不适用于该就诊模式:

1.已完成门诊诊疗,但因疾病反复需要在短期内再次就诊的患者(如儿科的反复发热)。

2.急诊、多学科诊疗(MDT)门诊、特需门诊、便民门诊、跨科室、跨专业就诊等。

3.产科检查、康复阶段性治疗、口腔序列治疗、护理专科治疗(如换药、注射、输液等)等需定期复诊的。

4.患者初诊后、检查检验结果出具前,因其他疾病诊疗需求就诊的。

5.患者主动要求由上一级别医师回诊的。


福建省卫健委在通知中表示,此举是为落实省纪委监委关于推进“整治重复医疗检查检验、违规收费”工作要求,进一步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提高群众看病就医便利性。

目前,福建已有不少医院发文,正式上线“一次挂号管一次就医流程”。

这会对就诊秩序和医生工作产生哪些影响?

“医法汇”创始人、北京天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勇律师告诉“医学界”,福建此举符合医疗服务模式升级方向,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有一些检查项目较复杂,需多日才能完成。福建新政能避免因挂号时效等限制,导致诊疗服务被人为地割裂、中断。”张勇表示,这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由于刚开始推行,也有医生存在疑惑。“这完全打破我过去几十年,对患者就医流程的习惯和认知。包括我在内,很多医生对具体流程执行和细节完善等十分关心,大家希望能维护好就诊秩序。”福建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陈同(化名)

按照规定,由于检查检验结果无法及时回报而不能当天完成诊治的,患者携检查检验结果就同一疾病至同一院区、同一科室、同一级别或下一级别医师处回诊的,不再支付二次诊察费。

但如果碰到重大手术,同组医生可能都在手术台上。即便还有医生在出诊,他自己也有病人,如果本来就被约满了,临时又多出不少回诊患者,怎么协调?”陈同说,目前医院正在对医生开展培训

华东地区某三甲医院门诊部主任则表示,对门诊量本就较大的医院来说,如果免费续诊人数较多,可能增加医生的工作负担。

此外,医患双方对“全流程”的理解可能也不尽相同。有医生表示:会不会有患者放大“全流程”的范围,误以为在我忙其他工作或下班后,也可以通过各个渠道随时咨询,从而带来不必要的纠纷。

对于部分疑问,福建省卫健委在通知中要求:

各地应指导二级以上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于2025年10月20日前完成本机构的全员培训,特别是临床医生以及门诊部、医疗服务处、信访办、行风办等工作人员,应加强“一号管一个流程”就诊模式政策的学习,熟知适用情形和不适用情形。做好患者沟通解释等。


张勇也表示,推进新的就诊挂号流程,考验医院的管理能力和医患沟通。他建议,医院在做好培训的基础上,多渠道缩小医患信息差。

通知还提到,落地后,医疗卫生机构加强患者流量监测,统筹调配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合理安排各类检查检验项目,提高检查检验效率;并将回诊号纳入工作量统计,切实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