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来自全国9省18个市20余家,在全国县级医院排名靠前的医院,在石家庄成功举办了【2025·医改界县级医院20强院长论坛】。本次论坛由医改界传媒主办,《医院运营管理》杂志学术支持,医院运营管理发展研究院承办。
医改界传媒总编辑魏子柠主持了开幕式环节。魏子柠总编表示:党的20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绘就了“十五五”规划蓝图,全国卫生健康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卫生强基工程正向纵深推进,9省18市20余家县级医院的“领航者”,以【破局突围·聚力前行】为主题,为提升县级医院高质量发展赋能加油鼓劲!特别是作为县域医疗者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更多的责任与担当。本次论坛旨在为大家搭建一个坦诚交流的平台,直面当前面临的药品集采、医保支付、价格下调、上级医院虹吸等难点痛点,不回避困难和矛盾,共商破题之策,共谋破局之道。
巨鹿县医共体党委副书记、(全国县级医院百强医院)巨鹿县医院原院长吉增良在致辞中表示:党的20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口质量,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强化县域医疗机构的运行保障,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赋予了更重要的责任。未来五年将迎来县域医疗发展的春天。
清河县中心医院院长孙彦荣、宁津县医院医院党委书记张士森、深圳龙华区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王光明、江苏江阴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晓峰等分别主持了四个时段的论坛。
一、五院领航探新路——五位医院管理者分享高质量发展经验
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士森立足县域实际,以“四网融合”破解医疗服务难题。通过搭建心电、血糖、影像、管理四张网络,同步推进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精准对接县域疾病谱,强化心血管疾病防治与健康教育。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减少流失,提升专科能力,让基层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健康服务,有效破解病人外转问题。
沧州市青县医院党委书记秦丽洁面对周边大型医院竞争压力,以人才与管理双驱动破局。在医院纳入三级医院管理后,她坚持保障医务人员薪酬稳定,通过“年轻医生夜学计划”夯实人才基础,派科室主任赴上级医院进修提升效能。此外,在科室设运营管理员并结合信息化分析DIP数据,以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可靠医疗保障。
中山市第六人民医院原党委书记陈华以十年战略规划实现医院“蝶变”。针对曾面临的床位少、病源缺、人才荒等困境,他牵头实施长期规划,推动医院搬迁扩容至1000张床位,通过柔性引才与自主培养解决人才难题。最终,医院门诊量从50万跃升至120万,新增15个重点学科,成功晋升三级医院,国考获B++,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沧州市南皮县人民医院院长刘玲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医疗服务新生态。通过建党史馆、设党员示范岗强化公益属性,打造15分钟急救圈、引入5G车载CT提升急救能力,创新“1+1+N” 慢病管理模式。同时,深化医共体建设,以AI技术将基层诊断时间缩短至半小时,并建设幼儿园、养老院解决职工 “一老一小” 难题,凝聚发展合力。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王光明直面特区医疗发展挑战,以结构优化提效能。面对医保管控、补贴减少等压力,他精简行政人员、提升管理队伍学历,加强专科建设,调整收支结构向临床一线倾斜,保障医务人员待遇。医院社康门诊量占比达60%,2024年门急诊量近420万,持续强化基层服务能力。
二、破局突围谋发展——四位医院管理者分享实践经验
石家庄市井陉县医院书记李计东面对医保压力与收入下滑,以“微创第一、智慧引领”破局。引入骨科关节、神经科等十几台手术机器人,缩短医生成长周期;开展河北北方少见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海扶技术等特色项目,且不占用医保资金。同时严控成本,脊柱手术费用仅为省医院1/8,停车场免费,还拓展疼痛科、精神科等业务,进社区宣讲带动海扶业务超预期。
霍邱县医院名誉院长郑新权推动医院整合升级,解决两院并存的资源浪费与病人外流问题,不到三个月完成合并。将医院定位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争取省府支持引入50-100名常驻专家,建立实体化转诊机制。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引才,培养本土团队,用商业模式定绩效,2022-2024年 DRG结余超3000万,保障运营效率。
辛集市第一医院书记尹亚鹏以党建为引领,设党员先锋岗、开展职工生日会,提升凝聚力。2022年成立运营管委会推进业财融合与DIP管理,建医共体整合15家乡镇卫生院,优化门诊流程,门诊履约率升至91.5%。如今运营成本下降,患者满意度与三四级手术占比提升,未来将聚焦技术与信息化建设。
江阴市三院党委书记马晓峰在激烈竞争中,确定“大综合强专科” 定位,突出精神卫生与职业病公益职能。以党建文化铸魂,建党建广场、开展周论坛,用细节服务树口碑。推行精细化管理,职能部门每月以数据 PPT 汇报,引入第三方考核体系,公开投诉渠道倒逼改进,精神科获无锡技能大赛佳绩,公立医院考核获市级第一等次。
三、破困寻机促发展——三位医院管理者分享实践经验
遵化市人民医院、佛山市三水区中医院、故城县医院的三位管理者,分享了应对行业挑战、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为医疗服务提质增效提供借鉴。
遵化市人民医院院长张中原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破局。面对医保压力与病源外流,他锚定 “公益性” 主线,推行“1132311” 发展思路,聚焦创伤中心建设与人工智能应用,打造“唐山北部区域中心”。创新“1110 工作法”快速解决问题,推动“十个转变”优化运营,通过设备数字化监管、拓展非医保收入降本增效。同时打造本土化人才团队,攻克脑干出血等关键技术,引入手术导航机器人,靠硬核技术守住县域医疗市场。
佛山市三水区中医院书记谭荣军以党建为引领,破解珠三角医疗竞争压力。将党委领导写入章程,近三年与200多家单位党建共建,连续 13 年开展中医 “六进” 活动,中医药夜市人气火爆。秉持“三满意”理念,增设老人挂号凳等细节获好评,优化科室设置、成立医学与体养中心,推进医共体建设。尽管面临医保亏损与人才流失,仍实现2024年门诊量增10.63%,编外人员年均收入超14万,靠精细化管理与专科特色站稳脚跟。
故城县医院院长居艳梅深耕医共体建设,医院国考连续四年A级。面对老龄化与人才难题,她投资3000万建信息平台,远程心电覆盖全县21个乡镇,质量居全国第一;联动京津资源,3、4 级手术占比超65%。实施“筑巢引凤”“引凤还巢”计划留住人才,推“大门诊小住院”模式与慢病闭环管理,设夜间门诊便民。2024年医院成为冀东南区域医疗中心,服务150万群众,践行“让老百姓花少钱看好病”的承诺。
四、聚力破局开新局——五位嘉宾分享医疗发展实践与洞察
魏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学孔以党建为引领,推行“双新” 文化,锚定区域医疗中心定位。面对医保控费与人才短缺,通过“外科微创化、内科介入化”调结构,近三年送198名主任进修,新增13个市级重点专科,2024年手术量预计达1.2万台,职工待遇三年增 10%,还深化京津冀协作,建 “三紧急救网络”,医共体升至A档。
赤壁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祝敬华在人员包袱与医保压力下稳发展。依托政府支持推进医共体,争取医保基金补贴与债务承担,推动全市信息化更新;优化运营,外包非医疗业务,聚焦肝胆肿瘤中心等特色学科,2024 年手术量近万台,三四级手术占比68%,在当地医疗反腐中维持团队稳定。
临西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孙健以新院区为契机强学科。确立10 项核心技术,建院士工作站,10个学科成市级重点,2023年国考获A级;应对医保资金外流与人才短缺,上线DIP预警软件,对重点科室定任务奖惩,推行带教晋升机制,拓展医养板块,2024年预计门诊50万人次。
清河县中心医院孙彦荣院长聚焦“一急一慢”破局。将急诊转为 “战略中心”,建5G智慧急救体系,2024 年1-9月急诊入院超5700 人次;打造慢病管理闭环,推进“四个一工程”;构建精细运营体系,以绩效、预算、成本管控为支柱,驱动价值医疗。
医改界传媒总编辑魏子柠则从行业视角建言。主张“开小会、办大事”,批评了一些在医院“战略规划”制定方面做表面文章,并指出今天医院困境的根源在于“内功”不足;并提出认知第一、规模适度、学习是第一竞争力等生存法则,呼吁医院修炼内功、创新实干,将经验转化为实效,预判不久将来将迎来医疗行业的春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