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方案的本质,是通过科学分配蛋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进而把蛋糕持续做大。
在设计绩效方案时要考虑几个方面:
01►
绩效水平
绩效方案设计要以终为始,先想清楚:每个团队、每个层级分配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差异应该保持什么水平?
横向、纵向是不是都保持了合理性、可比性?
这也是数据测算环节,需要对方案反复验证、观察、优化的原因之一。
影响个人绩效水平的因素,不仅有对科室的一级分配方案,还有科室内部的二级分配方案。
02►
KPI
指选择什么指标来计算绩效。
按照产生的节点以及特点,指标分为三种:过程指标、结果指标、结构性指标。
按照产生的效果和功能,指标分为激励性指标、约束类指标、监控类指标。
过程指标包括手术台次、门诊人次、住院人次、服务量等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工作量指标。适合成熟业务,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
结果指标包括课题数量、论文数量、成果数量等工作结果类的指标。适合创新业务,体现优劳优得的原则。除了给予结果奖励,创新性工作还需要以战略为导向,在资源配置方面给予支持。
结构类指标,包括药占比、耗占比、百元收入成本等体现运营结构和平均住院天数、支出定额等体现运营效率的指标。结构类指标往往是监控类指标,作为一条水准线,合格了不予处理,不合格则会有惩罚性措施。
激励性指标,指指标值越高所得就越多的指标,譬如工作量指标,发挥的是加法或乘法效应。
约束类指标,指指标越高所得越少的指标,譬如成本指标,经常作为KPI的减项,发挥减法效应。
03►
动态性
绩效方案实施之初,各单元、各层级绩效水平会和设计时保持吻合。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有些业务指标增幅大,有些业务指标增幅慢。几年之后,你会发现,绩效水平又有比较多的偏差。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在KPI组合上,合理使用加法、乘法和减法。不同的算法会带来不同的增幅。
这个方法,也可以用来解决历史绩效水平过高或过低,需要用时间调控增幅的单元。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