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杭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浙江省中医院负责领导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情况。

2021年12月,国家中医药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正式启动了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旨在构建国家统筹、地方先行的综合改革工作模式,围绕以较低的费用取得较大的健康收益为目标,探索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仁元表示,一年多来,浙江省根据国家关于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的部署,紧扣改革和示范两个关键词,打造“浙里中医”服务品牌、“浙产中药”产业品牌、“浙中医药+”创新品牌、“浙派中医”文化品牌,加快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


图片

“中医处方一件事”

王仁元表示,浙江围绕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针对中医药标准缺乏、能力不强、服务不足等难点痛点问题,全面开展“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推动中医药数字化发展。浙江省深化“管理、服务”双向协同和“居民、医生、治理”三端联动,建立省市县医疗机构协同、中医处方共享、数据互联互通的服务新模式,推动中医医疗机构临床、科研、服务、监管的系统性重塑,不断提高老百姓看中医、用中药的获得感。

王仁元

据王仁元介绍,“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处方标准化。全面实施中医药标准化提升项目,制定全省统一的中医门诊处方格式,建立全国首张标准化针灸处方。制定统一的数字编码规则,对1749种中药饮片、1142种颗粒剂、322种中药制剂、516个腧穴进行编码;出版《浙江省中药饮片规格等级推荐标准》,对350种常用中药饮片进行质量分类评级。

二是诊疗规范化。制定标准化、结构化中医门诊病历,明确望、闻、问、切10项必诊项,建立问基础信息、辨四诊情况、查患者体格、做病情诊断、定治疗意见的“五步法”规范诊疗流程,统一中医辨证施治规定动作,推动中医治疗从个体化向可证实性、可证伪性、可重复性和普遍实用性转变。

三是服务便捷化。建设中医云服务、名老中医数字孪生机器人、区域中医药大脑等数字化应用场景14个。打造“浙江中药服务在线”应用,实现代煎流程、物流追踪、用药交代等各环节全透明、可视化。为群众提供“浙里办”统一查询入口,使中药服务更便捷、更优质、可追溯。目前,四家省级中医医院和杭州、宁波、嘉兴的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都已上线运行。

四是监管智能化。上线“浙里中医”数字化监管平台,建立省市县三级中医诊疗数据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实时动态归集、监管全省中医医院病种、费用、中药等100余项关键指标。目前,依托浙江健康数据高铁,全省90%的县级以上中医院数据实时贯通,接入医疗机构101家,归集标准化中医处方1600余万张、门诊病历1700余万份。

王仁元表示,下一步,浙江将持续纵深推进“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不断迭代升级数字创新场景应用,启动区域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建设,扩大智能化服务辐射范围,推动实现中医药“智医”“智药”“智研”“智治”。


图片

“招育评”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

王仁元表示,在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浙江省立足于“基层中医化、中医特色化”的发展战略,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在许多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百姓提供了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在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浙江省建好了“招、育、评”三条路径。

一是招人才。积极落实“两个允许”,着力提升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待遇,通过完善招聘方式、落实学费代偿、建立激励机制等举措,吸引中医医师到基层工作。依托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广“县聘乡用”“乡管村用”模式,推动县域内中医药人才柔性流动。

二是育人才。大力开展中医专业基层定向培养、师承培养和中医医术确有专长的考核,近年来,已累计招录中医专业定向培养学员1608人,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合格1492人,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通过582人。浙江省积极推广“中医师承+定向培养”的乡村医生培养模式,目前,首批中医师承定向培养学员已全部到岗。

三是评人才。持续开展省级基层名中医培养项目,在基层遴选中医药业务骨干,通过研读古典医籍、跟师访学、临床实践等培养方式,提高其中医药理论深度和诊疗水平,目前,已经累计培养省级基层名中医247名。

在服务模式创新方面,浙江省主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助推提升中医药服务效能。

一是打造“浙派名医堂”,着力解决看名中医“难”的问题。在“浙里办”开通“浙派名医堂”模块,开通线上预约挂号、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健康指导等服务,拉近了百姓与国家、省级名中医的距离。

二是打造县域“云上中医”,着力解决看中医“慢”的问题。创新建立“云上中医”应用场景,优化基层中医服务模式,如仙居县通过构建云上中医馆,推出“首诊面对面、复诊屏对屏”的服务,缩短了因空间产生的距离。

三是打造“三中心一在线”,着力解决看中医“烦”的问题。建设县域中医诊疗中心、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和中药药事服务中心,构建“中药服务在线”平台,如海盐县推出了“中医基层化、应用数字化、服务一体化”的海盐模式,创新重塑了中医诊疗流程。


图片

共享中药房解基层难题

近年来,宁波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全力打造“健康大脑+”体系。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导的城市云医院已经成为国内互联网医疗三大模式之一。宁波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全域范围通过国家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的城市,并在卫生健康领域率先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2023年宁波的卫生健康领域信息化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八。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欢表示,宁波高度重视中医药领域的数字化改革,特别是在围绕“中医处方一件事”方面,创新建设中医药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实现了群众、医生、医院多方受益。

朱欢

一是聚焦需求端,丰富服务场景。针对群众就医服务碎片化难题,宁波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多种推送方式,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导医导诊,串联了群众看病就医所有环节,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的智能化陪诊服务。持续开展“看病少排队、付费更便捷、检查少跑腿”等“最多跑一次”活动,以及“刷脸就医”“诊间结算”等便民惠民服务。目前,宁波市患者平均候诊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大大提升了群众就医问诊的体验度和感受度。

二是聚焦供给端,提升工作质效。面向医生群体,宁波市建立了智能语音电子病历,将智能语音技术与标准化病历深度融合,提高了电子病历书写效率,优化了中医诊间流程效率。宁波市还建设了统一平台、统一审方和统一煎送的共享中药房,共享中药房既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中药房的运营难题,同时又满足了群众“足不出户、送药到家”的方便体验,中药调配24小时完成率全城达到100%全覆盖。

三是聚焦监管端,规范诊疗行为。开展门诊电子病历及处方数据的实时上传工作,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实现数据5分钟上传到市一级平台,完整率、准确率、关联率均达到90%以上。充分融合数据流和业务流,建立中药服务全流程质量监管体制,形成覆盖全市的中医药数字化驾驶舱,实现“一屏统览、一体共治”。

朱欢表示,未来,宁波将以“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为引领,推进中医药智惠“一件事”改革。同时结合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进一步完善宁波市智慧医院和区域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不断提升群众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