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四清晨,科室同事准会看到刘盛春早早来到住院部。为前一天手术的患者查完房后,他才会下楼开始一天的门诊。这样的习惯,他已坚持了10多年。刘盛春是“土生土长”的龙泉驿人,研究生毕业后在宜宾工作了10年,还到国内眼科顶级医院-北京同仁医院进修学习眼底病,并在微创玻璃体手术领域取得了颇高造诣。2018年8月,他作为卫生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被引进到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工作,担任眼科主任。回到家乡的刘盛春,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将微创玻璃体手术开展起来。每年由他主刀的该项手术就有200来例,均取得很好的效果。据悉,微创玻璃体手术是一种高水准的现代显微眼科手术,可用于治疗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如玻璃体积血、黄斑部疾病、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等。而该项手术技术因为设备要求高、精确度大、学习周期长等特点,一直是眼科高精技术水平的代表,当时在国内大多区县级医院都处于空白。2019年,75岁的朱婆婆因左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到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她在过去半年内视力尽失且剧痛难忍,曾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效果都不理想。刘盛春团队在系统研究患者的病情后,为她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先后实施了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手术+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成功帮老人恢复了眼压并保住左眼。老人难掩激动,称自己是“劫后重生”,一连向科室赠送了4面锦旗来表达感激之情。除了微创玻璃体手术,刘盛春还主导开展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巩膜外垫压治疗视网膜脱离等10余项新技术,不仅填补了医院乃至区域的多项技术空白,更实实在在地帮助区域患者高效、便捷地解决了健康难题。就在今年3月,一位曾参加过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英勇老兵来到医院眼科就诊。老人回忆说,当年被炮灰炸到了右眼后,只能简单的包扎处理,没过几天就发现右眼看不见了。后来就靠着左眼生活,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左眼也渐渐看不清了,只好在家人的陪同下就医治疗。眼科医疗团队详细检查发现,老人右眼已无法医治,左眼同时患有严重的角膜斑翳和白内障,晶状体核达最高的5级硬度,视力极差,导致老人看东西仿佛隔着一块“毛玻璃”,朦朦胧胧看不清楚。面对这样的困境,刘盛春决定为患者实施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过程中,刘盛春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成功为他摘除了白内障,并植入了人工晶体。术后第一天,当纱布轻轻拆开的那一刻,老人的视力从模糊变得清晰;术后第二天,老人的视力恢复到了0.5的水平。他拉着主管医生的手,激动地说:“这下我能够自己走路,也可以看电视了,太感谢你们了。”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感到由衷的欣慰。作为科主任的刘盛春,深知想要推动学科快速发展,满足区域百姓多样化、深层次的健康需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为此,他紧抓华西龙泉医联体建设的契机,邀请华西医院张美霞教授和郭波教授担任科室特聘专家,全面指导科室的学科建设,让科室的人才队伍及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目前,眼科拥有医护技人员24人,其中,中高级职称7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6人。科室年诊疗量达5万人次,手术3000台次,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达90%。近年来,在刘盛春的带领下,科室业务、科研齐头并进,实现高质、高速发展。科室通过专家指导、进修学习等多种方式,引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0余项,大幅提升了科室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能力。他主持开展多项市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10余篇,并连续5年成功举办“眼底病诊疗规范及新进展研讨班”等省市级继教项目,极大提升了科室的学术影响力。此外,作为龙泉驿区医学会眼科专委会和眼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刘盛春积极组织开展了各类学术交流和业务指导,在规范各级医疗机构眼科管理,保障医疗质量的同时,还主动“结对子”帮扶洪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为龙泉驿区眼科疾病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做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刘盛春常说,自己并不特别,只不过是把患者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每当碰到难题,他就会静下心来仔细研究,查阅最新资料、开展集体讨论、咨询同领域专家,直到找到最优的治疗方案。
“还有什么比生命和健康更宝贵?患者信任我,作为医生,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刘盛春说。
来源:县域卫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