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中医院院长 班文明

专科建设,是县级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最根本的技术保障。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自“十三五”规划启动以来,以十年为周期全面谋划专科建设,逐步构建起涵盖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7个、省级重点专科8个、市级重点专科17个的优势专科群,为医院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院长班文明在总结该院专科建设经验时,分享了具体路径与方法。

首先,医院深刻把握专科建设的三大要素:战略性、系统性和动态性。

班文明指出,专科建设必须是医院层面的整体行为,要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导向,符合宏观医疗发展战略。同时,专科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人才、技术、设备等多方面进行全局性、阶段性谋划。此外,专科布局还需具备动态调整的能力,要依据区域疾病谱的变化适时优化,才能持续契合百姓的实际需求。

在此基础上,太和县中医院重点做好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工作。医院将全部学科置于由“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构成的二维象限中予以定位,横轴代表学科自身的硬件设施、人才储备、技术能力等内部条件,纵轴则代表政策支持、区域需求、竞争态势等外部环境。通过这一模型,各学科得以明确自身所处位置。

对于内外部条件俱佳的学科,医院优先投入资源,推动其加快发展;对于自身基础较弱但外部机遇良好的学科,则采取差异化策略,瞄准特定领域做精做深。这套方法不仅帮助医院科学决策,也促使学科带头人深入反思发展方向,确保建设举措切实有效。

资源整合是专科建设的重要支撑。班文明强调,人才、物资、资金等基础资源固然重要,但技术整合与平台支撑尤为关键。没有重点技术作为核心,学科建设难以实现突破;缺乏医院层面提供的平台支持,单靠科室自身力量很难实现长远发展。因此,医院积极推动跨科室协作,整合技术资源,并通过搭建共享平台,为学科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在夯实资源的基础上,医院特别注重固化专科特色。班文明认为,学科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提升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因此必须掌握现代精准核心技术,并形成自身特色。尤其作为中医院,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疾病、健康维护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以医药特色牵引专科建设,形成区别于西医医院的差异化优势。

为进一步强化学科内涵,太和县中医院大力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医院倡导“进得了课堂,下得了临床”的理念,要求医生不仅会看病,还要能够讲授知识、撰写论文、开展科研,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并通过研究产出成果、反哺临床。这种良性循环不仅提升了医务人员的综合能力,也增强了学科在同行中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最后,医院建立了以四要素为核心的学科评价体系。

第一是质量评价,重点关注核心医疗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情况;第二是科教内涵,强调科研成果转化和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第三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核心在于领军人才和人才梯队的建设——班文明特别指出,在人才相对匮乏的县级医院,既要培养领军人物,也要重视团队建设,因为“一个人可以走得很远,但一群人才能走得很稳”;第四是学科影响力,包括患者满意度和同行评价两大方面,患者“用脚投票”直接反映学科的被认可程度,而同行评价则是学科是否真正做优做强的重要标志。

自此,太和县中医院实现了从“单科突破”到“群科协同”的高质量跃升,为县级医院如何依托特色专科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太和样板”。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布
内容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