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7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的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中,李典鹏拟任区直正厅级单位正职。
李典鹏,男,1968年12月生,汉族,研究生学历,药学博士,二级研究员。他曾任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所长等职,2023年任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复方的化学物质基础、质量标准;民族药应用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药食两用中药材大健康产品开发等。
广西科学院网站资料显示,李典鹏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多项,鉴定成果5项,分别达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1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合作编写专著2部,联合制定罗汉果质量等级国家标准,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项,多项发明专利实现成果转化并创造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广西科学院成立于1978年5月,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厅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开展关键共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技问题研究、为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科研机构。
人物履历
1991年和2000年分别毕业于广西大学化学专业和广西师范大学天然有机化学专业,2008年获日本熊本大学药学部药学博士学位。
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广西植物功能物质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委员。
2017年05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所长。
2023年6月,任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
2025年8月,任广西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职务任免
2023年6月30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届党委第一次全体会议,李典鹏当选为新一届党委常委。
2025年7月,拟任区直正厅级单位正职。
2025年8月4日,广西科学院官网最新消息显示,李典鹏已任广西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所获荣誉
以第一完成人完成 “罗汉果化学成分、活性及质量控制研究”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并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桂林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与广西科学院科技成果特等奖。以第一项目完成人鉴定的“高含量番茄皂苷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标准及品种筛选”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并获得广西科学院科技成果特等奖、桂林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五年来申请发明专利8项,其中五项已获发明专利授权,以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发表科技论文近 60多篇,有近 20 多篇被国际权威的 SCI 杂志收录,合作编写专著二部;指导8名中高级研究人员开展课题研究,培养硕士研究生 11名。
2011年入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桂林市创新计划实施(2008—2010年)先进个人;
2012年获桂林市优秀共产党员。
广西第十四批“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主要研究方向
中药复方的化学物质基础、质量标准;民族药应用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药食两用中药材大健康产品开发。
从事内容
主要从事天然植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其活性;中药及其复方的化学物质基础、质量标准及其控制方法;植物功能成分的发现、保健食品的研制、新药开发等研究工作。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和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如国家基金、国家支撑项目、中科院“西部之光”、区基金、区科技重大攻关等项目近20多项。在广西特色植物罗汉果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罗汉果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先后从罗汉果中分离并鉴定出30个化学成分,其中具有新结构的皂苷化合物10个,为罗汉果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化学物质基础;创造性地阐明了罗汉果苷类成分在植物体内的形成过程及季节性变化规律,为罗汉果的营养施肥、采收提供依据;制定了“罗汉果指纹图谱”、“罗汉果多种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可广泛适用于生产企业中罗汉果原料和提取物质量控制;开发了罗汉果甜苷、鲜罗汉果浓缩汁、罗汉果根标准提取物等产品。
来源:澎湃新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