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妇产医院陷入困境! 妇产科曾经作为私立医疗机构中发展最快的科室之一,如今却因为多种因素而陷入困境。近日,又有2家妇产医院相继宣布停业,引发行业关注。 突发!又有2家民营妇产科医院,宣布停业 1 中止医保后,又一家民营妇产科医院宣布停业 近日,六盘水卫健局发布公告,某妇产医院主动向该局提出停业申请,经研究决定,同意某妇产医院停业。 该医院建筑面积2580平方米,有医护职工25人,该医院共有床位50张,设有2个科室。 去年6月,该妇产医院就因为存在重复收费、患者自付费用与实际费用清单不符、未对参保患者提供医保报销服务等违规行为,被六枝特区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处罚: 1.责令整改; 2.约谈医院法定代表人(业务负责人); 3.特区医疗保障服务中心拒绝支付2024年1-5月申报费用10839.30元; 4.责令医院在15日内,兑付70名参保患者应享受医保报销的9209.62元; 5.中止医保服务协议6个月。 2 又一家民营妇产科医院,申请破产重整 1月16日,该妇产医院突然宣布停业。 1月16日、17日,医院一名医护人员两次发视频反映被医院拖欠工资。 1月17日上午,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上这位发视频的医护人员,其表示医院突然倒闭。“全院拖欠工资3~7个月的都有。我被拖欠了4个月工资,之前发了2000元,还拖欠3个半月,共计2.5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该妇产医院2014年12月成立,注册资本2700万,经营范围包括医疗和生活美容服务等许可项目。 1月17日,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证实,多名医院员工申请劳动仲裁,法院已部分执行。 多家妇产医院陷入困境 与早些年的投资热潮相比,近年来,妇产领域的投资热度不复过往。少子化浪潮的冲击,再加上资金、管理、人才短缺、运营压力和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一些妇产专科医院深陷“泥潭”,经营难以为继。 今年1月初,某妇儿医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破产重整案投资人招募公告”,该医院已经被裁定进入破产重整,并向社会公开招募投资人。 据公开资料显示,该妇儿医院采用股份制,是一所以妇科、产科、儿科为特色专科的医院,注册资本2,932.3271万(元),是当地最大的三级妇儿非公立医疗机构,会员人数达200万。 然而,即便拥有如此辉煌的过去,这家医院在成立10多年后仍未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1月13日,有网友向媒体反映,南方某妇产医院大门紧闭、人去楼空,周边垃圾成堆无人问津。 “去年12月底,医院开始逐步腾空,器械、杂物纷纷被搬到空地,大概收拾了2周时间。”在医院周边疏导交通的王警官对记者说。 公开资料显示,该妇产医院是一家民营妇产医院,成立于2014年12月26日,设有产科、妇科、计划生育科、儿科等。 我们注意到,2024年,有不少民营妇产医院选择了停业或是破产。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呼吁“救救产科”一年后,段涛主任再发声! 距离“救救产科”掀起网络热议,已经过去1年。过去的 2024年,人们对于生育、产科转型的关注仍在持续。 图源:段涛院长视频号截图 段涛主任表示:近年来,出生人口的持续下降让妇儿领域的竞争格局变得愈发激烈,甚至可以用“惨烈”来形容。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出生人口仅为902万人,比2022年减少54万人,出生率进一步下降至6.39‰,而总和生育率则跌至约1.0,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排名倒数第二。我国人口连续七年负增长,未来几十年的出生人口形势同样不容乐观。 竞争的加剧不仅仅是因为出生人口的减少,还体现在医疗机构之间的博弈与“内卷”。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仅为539.4万的浙江绍兴,近年来却新增了6家三甲医院,每家投资规模动辄几十亿元。然而,尽管大医院扩张迅猛,许多公立医院却面临“手头紧”的局面,账上资金捉襟见肘,甚至连曾经资源雄厚的三甲医院也不得不转向服务优化,开始注重患者个体化需求。由此可见,行业内的竞争程度已达白热化。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许多妇产医院和产科不得不关停。 段涛表示,面对人口持续下滑和竞争愈加激烈的双重压力,妇儿医疗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关于转型,段涛教授提出四种可行的路径: 第一是“推倒重来”的彻底转型,如从产科转型为养老; 第二是“顺势而为”的转型,即根据上下游关联性进行调整,如从产科转向不孕不育、辅助生殖等; 第三是“原地死磕”的转型,继续深化产科学科建设/专科建设,提升口碑、品牌、患者体验、质量与安全; 第四是“立于不败之地”的转型,从产品运营转向经营人际关系、运营人心。 而在向外转型方面,产科可以探索“产科Plus”发展模式,向产科+内分泌、产科+免疫、产科+精神心理、产科+肿瘤等领域拓展;此外,还可以向上覆盖早孕、备孕、保胎等上游环节;向下延伸至月子中心、产后康复、私密整形、减重塑形及产后医美等多元化服务,构建完整的服务链条。 来 源 / 华医网综合
面对变化,临床医生应该如何应对?作为话题的发起者,知名妇产科医生、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段涛主任再谈产科转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