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登封市人民医院院长高峰杰至今从医已有40年。经历了我国医疗卫生的快速发展期,如今县域医院的设备、技术、人员队伍也与过往不可同日而语。医院的工作重心也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而慢病管理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

登封市人民医院院长高峰杰


投入大见效慢,是当前慢病管理普遍面临的困境。高峰杰认为,对县域医院来说,做好慢病管理,更多的是“以真心换真心”。“让慢病群体通过规范管理,减少并发症,无疑会增加患者对医院的黏性,获益的患者越多,县域就诊率也会越高。”



01

医共体为抓手


早在2016年,高峰杰就产生了开展慢病管理的想法,但他知道客观条件尚未成熟。“慢病管理不是一个医院能实现的,必须统筹整个县域,这离不开医共体的机制保障。”

2019年,登封市委市政府以登封市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成立登封市总医院,与13家卫生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妇幼保健院组成紧密型医共体。之后没多久就着手搭建了慢病管理体系。

起初,考虑到人力物力有限,登封医共体采取了慢病管理试点模式。从16家分院中,选出4家门诊量、住院量较多,与总医院地理距离适中,便于开展工作的分院作为慢病管理试点分院,并签署联合建设慢病管理中心协议。


为了让工作有章可依,总医院与分院共同制定慢病管理制度、流程、筛查机制等,并进一步明确了县乡村各级的功能与分工。

总医院主要负责协调、组织、指导和评价,乡镇卫生院则是实施、组织开展慢病患者、高危人群的筛查,并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质量控制。村医主要是配合筛查、日常检测和随访。

县乡村三级协同体系的落地需要相应能力的支持。然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慢病管理中心行政主任冯朝红看来,提升基层医务员慢病管理能力,是重点也是难点。

冯朝红带领团队及时学习慢病管理相关的政策、行业共识等,并定期考核确保学习效果。团队人员分工明确,有专职人员负责数据汇总、分析以及协调、质控。每个月的工作目标也由团队共同讨论确定。到了月底,大家一起复盘本月的工作完成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

慢病管理中心办公室及工作人员合影


每年慢病管理中心都会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每个季度开展一次。与临床实践相关的内容,由六大慢病科室的医生讲解。与质控、健康宣教、信息平台的使用等则由慢病管理中心人员做培训。

慢病知识培训


在统一培训的基础上,登封总医院也注重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对于村医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总医院印发了《乡村医生大培训、大提升活动实施方案》定期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预防,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处理、慢病管理、健康管理、中医药技术指导等。目前,共组织培训12场2757人次,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包乡联村专家入户诊疗、在村卫生室坐诊


再比如,总医院印发《专家团队“包乡联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成立16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下派299名医生分包247个行政村、70个居委会。包乡联村专家每月固定有一天时间,深入所包村卫生室,跟村医一起现场开展义诊、会诊,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及慢病管理服务,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注重发挥家庭医生的重要作用,打造慢病闭环管理。



02

以绩效为杠杆


冯朝红和团队下乡镇开展工作时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跟老百姓讲吃什么药有效,大部分人会听。可一讲到日常注意事项,大多数人就没兴趣听了。转变群众思路,成了慢病管理的重点工作。

冯朝红(右一)在给群众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向群众普及健康知识

为此,冯朝红和团队结合健康宣传开展目标人群筛查与机会性筛查。主要分为院内和院外两部分。

院内部分是在登封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候诊区、MMC(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体检中心设有慢病筛查站。每周一、三、五固定时段为来院就诊的35岁以上患者和家属免费测血压、血糖、身高、体重、腰围,进行全面的评估,并通过慢病平台建立健康档案及后续的追踪随访管理,帮助县域内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和高危人群进行科学的疾病管理。

门诊慢病工作筛查站


院外部分则由慢病管理中心定期组织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等慢病科室利用慢病宣传日活动、下乡义诊等方式,到社区、乡镇开展多种形式的慢病筛查及健康讲座。同时结合《河南省县域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综合筛查与管理项目》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筛查。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县乡村各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问题。高峰杰指出,这与绩效投入和评估机制有直接关系。

2024年,登封医共体将慢病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中。总医院各相关科室都有明确的慢病管理任务,完成情况将与科室的绩效奖金挂钩。各分院则根据区域人口基数分配任务,并按照考核分数获得相应的补助资金。年底综合排名前两名的分院还会额外给予一定奖励。村医则由各分院进行考核。

冯朝红(左二)在院内六慢病相关科室督导工作


实行一段时间下来,冯朝红接到的村医、乡医的咨询电话明显多了。“大家会反映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下一步如何改进,并且会听取我们的建议。”冯朝红能感觉到,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



03

以信息化为支撑


慢病群体的信息收集、汇总、分析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做好慢病管理,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

登封市人民医院慢病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最初是在2022年1月搭建的。因为平台部分功能不完善,与医院HIS系统、体检系统未实现完全对接,有些工作还需要手工记录完成。随着在管人数越来越多,冯朝红和团队愈发感觉吃力。

登封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王红梅


2023年,在医院领导支持下,由副院长王红梅带队,冯朝红和4家分院院长一起去其他医院参观学习,回院后迅速搭建起信息化新平台。把患者散布在总医院、乡镇卫生院、公卫的信息都整合起来,并形成一个时间轴,关于既往医疗记录、健康检测数据、随访记录等都一目了然。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整体情况进行治疗,并提供饮食、运动的指导,也可以通过平台,给患者发送健康教育知识和短视频等。每年底,平台还会自动生成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患者可以在医院的微信公众号上查看。

王红梅认为,要想把慢病管理真正落到实处,除了有数据,还要看群众有没有获益?比如,高血压患者有没有人指导用药、随访、管理?

这就需要加强随访工作。在患者出院以后,慢病管理中心的异常数据一定要和随访工作相结合,对于血压高或者血糖高的患者,确保有专门的随访人员跟进。

登封医共体要求,管床医生需要在患者出院一个月内进行随访,内容包括运动、饮食、心理的指导。一个月后,交由慢病管理中心进行不少于两次的跟踪随访。之后则由乡镇卫生院持续地跟踪随访,家庭医生制定健康护理方案,发送健康教育知识。将随访目标落实到个人身上,通过多个层级来干预管理,确保随访工作落到实处。

对于有些慢病患者来医院就诊后,半年内都没有复诊,则会被标记为脱落患者。冯朝红初步统计了一下,目前脱落患者已有数万人。接下来,她打算通过增强相关绩效激励机制,让家庭医生把脱落患者都管理好。

除了个性化管理,登封医共体接下来计划每季度根据全县各村、镇的慢病控制率、达标率等进行排名。对于排名靠后的村、镇,要分析原因,是村医水平低,工作不到位,还是老百姓依从性不好?或者是其他原因,得出结论之后,再据此进行改进、培训。

目前,登封市医共体建成了县域慢病发病数据库,掌握了6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慢性肾病)常见慢病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

县域内的慢病患者就诊率、复诊率、复诊频次达标率逐月提高。2023年复诊率89.32%,2024年1~6月复诊率已达68.09%。

与去年同期相比,单病种的管理也成效显著,高血压规范管理率由74.49%提高到80.68%,血压达标率由48.53%提高到58.43%;糖尿病规范管理率由64.66%提高到79.51%,血糖达标率由37.43%提高到42.55%。

目前,登封市生活方式指导率为70.58%。冯朝红能明显感到群众认知度提高了。前阵子,她在门诊大厅候诊区开展筛查时,有位家属的血糖测量值稍微偏高,他一直主动追问,应该如何用药,生活饮食要注意哪些等问题。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每周一三五筛查的时段,都有固定的人群主动过来参加活动、咨询。

工作开展至今,从开始的迷茫到现在目标清晰、坚定,冯朝红收获了很多。“虽然这个工作有时候给自己带来很大压力,但也充满了成就感。”

目前4个分院试点在管的高血压患者有1万多人,对疾病的知晓率、管理率、控制率等都有明显改善,冯朝红计划今年逐步把其他12家分院纳入到慢病管理体系中,将慢病管理人群进一步扩大。

由于当前医共体的慢病管理工作还缺乏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大部分投入都靠县域医院来承担。“如果缺少持续的投入,慢病管理工作的落实程度以及可持续性将存在问题。”高峰杰希望,接下来能将慢病管理纳入到财政保障机制中。

“10年或15年之后,我们当下的工作将对减少慢病患者并发症发生、防止慢病患者演变为大病、重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高峰杰说。

来源:县域卫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布
内容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