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新疆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送走了祖国大地上的最后一抹余晖,吴岩峰一天的工作也暂时告一段落。
身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派出的援疆专家,他与这片土地已然相处两年之久。如今,离疆的日子逐渐逼近,但他总想着还能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做些什么……
新疆克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吴岩峰
自南京一路向西北进发,由东海之滨到西南边陲,最终在克州停下了匆匆步履。
视线调转回两年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第三批援疆行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彼时还是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的吴岩峰在接收到这个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
“我当时就跟我们主任说,我想去!”提起当时的场景,他语气中的坚定从未消减过半分。
“这项工作需要的医生既要有介入技术,还要有管理经验。”经过层层筛选之后,2021年9月,吴岩峰动身前往新疆克州人民医院,打算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与经验都交付给这片高原。
新疆作为占据祖国领土1/6的省份,雪山和戈壁呈现的壮阔景象固然令人们流连。但是对于初到这里的吴岩峰而言,这样的气候着实令他有些吃不消。
“我们经常要去到海拔四千米的偏远农村看诊,一开始的确有些不适应。”
除了寒冷干燥的气候,语言沟通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多数老百姓很少走出自己的村子,所以他们只会讲当地的方言。”
但是在他看来,克服这些困难也只是时间问题。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援疆任务,吴岩峰在去之前已经对当地情况做一个摸底调查,并且对于后续科室的人才建设、医疗水平、科研教学等一系列规划成竹在胸。
“我希望能把他们一步一步带出来,把优势全部放大。”
帕米尔高原的山脚下,全州唯一一家三甲医院就坐落于此。迎着还未大亮的天光,吴岩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两年的援疆时间里,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帮助科室全面提升,是他一直所看重的。
俗语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吴岩峰认为这句话此刻并不适用于医院的这坛“酒”。
他认为,想要让这坛美酒飘香十里,引人慕名而来,首先要把宣传工作做扎实。“我们需要让大家了解到还有克州这个地方,还有我们这样一家医院。”
吴岩峰表示通过不断地线上、线下同步交流以及总结梳理,并发表到公众平台上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你敢把这个病例写出来,就证明你是规范的。”
他始终坚信:只有获得同行的认可,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好医生,这样别人才敢把病人介绍给你。
“以前很多病人都是跑到乌鲁木齐做手术,甚至去到北京、上海,现在到我们克州就能解决了。”他说。
宣传工作做到位了,人才的培养问题也不可小觑。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用“两条腿走路”,医院也不外如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我们科室目前有10个人,虽然都很年轻,但是冲劲十足。”
目前,科室医生中有开展神经介入的、有研究科研项目的……几乎是各有所长。对此,医院专门推出了“师带徒”的培养计划,旨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长。
为了能让科室内的医生多出去“见世面”,在医院的组织下,南疆的脑血管病论坛以及介入中心的相关沙龙都陆续开展。
在吴岩峰心里,能够让年轻医生多出去交流学习至关重要。“你只有走出去才能知道,我现在的介入水平在新疆、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处于怎样的水平。”
但是医生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技术的培训也非一日之功。“这不是通过一两届援疆医生带着当地医生就能做起来的。”他直言道。
那么,如何打赢这场持久战,医护人员也需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
“把自己宣传出去,把医院宣传出去,把患者留在当地。”
今年4月,医院获得了“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的授牌,这无疑是对吴岩峰工作最有力的肯定。当然,对于院内卒中中心的建设与规划,他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要让全员都参与到卒中中心的建设,这是吴岩峰计划的第一步。
“要让每一位医护人员和院领导都要去理解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制定的评审规则,并且把任务逐条分解出来。”
他发现,唯有让每个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全面了解评审的相关事项,才算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标。
任务分解后,便要具体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
在初到医院时,科室的诊疗技术还不足以支撑起介入治疗。为了能尽快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吴岩峰特别挑选了三个介入医生,从零开始。
从动脉穿刺,到全脑血管造影,再到取栓颈动脉支架……这条培训路的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踏实。“每一项细节,每一个手术操作步骤,每一次实操,都会在术后专门进行回顾与复盘。”
与此同时,吴岩峰发现仅凭一家医院发展起来还远不足以服务全州的百姓。
在这166.4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州府开车到下辖的县城需要6-7个小时,这在内陆地区几乎是跨省般的路程。面对这样的情况,只有将适宜的技术培训下去,才能做到全州共同发展。
“制定并建立全州的脑卒中急救地图、专科联盟、质控中心,并且在没有治疗条件的情况下迅速实行双向转诊,在治疗过后再转回当地开展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吴岩峰介绍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脑卒中防治工作也不能急功近利。发多少文章、研究多少课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必须要经过一到两年的积累才能做到。
话至此处,吴岩峰不禁感叹:“只有一步一步带动着医院和全州的卒中中心建设,才能促进整个州的脑卒中防治工作,进而上升到一个更高水平。”
“来援疆,就是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这是他来到这里立下的第一个承诺。
“那您觉得这个目标现在实现了吗?”记者不禁好奇。
“想要打造这样一支队伍,首先要把技术留下来。”从看着自己做手术,到放手让徒弟做手术。通过近两年的训练,科室中的医生都能将手术顺利完成了。
“我把技术留下来了!”说到这里,他的脸上满是欢欣。
与此同时,科研能力作为偏远医院的空白区域,也在吴岩峰的带领下一点点填补上了。
“从阅读文献,再到撰写文章、统计数据处理与绘制表格,最后进入到投稿阶段。”临床科研思维就是在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作为整个科室的老师,高标准严要求除了用来管理学生,也同样适用于自己。
“学习是一个过程,PPT讲完了并不意味着课程的结束。”要通过复盘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掌握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把医疗知识更好地传授给每一个人。
截至目前,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队伍都初步打造完成。“这让我们整个医院在当地都处于一个比较靠前的位置。”这是让吴岩峰感到欣慰的。
日子在各种意义中发出声响,漫长且愉快。翻看着日历,吴岩峰的援疆之旅即将进入尾声。这支由他自己亲手打造的队伍,承载着他的希冀与期望正在不断壮大,一如既往却又不同以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