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编制一直都是热议的焦点。

此前,黑龙江卫健委发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制内工作人员143名。

此后,黑龙江卫健委又发布了该考试招聘取消、缩减部分岗位招聘计划公告

从相关表格来看,取消了15个岗位,比如黑龙江省神经精神病医院的急诊科医师、介入科医师等,黑龙省传染病防治院临床外科医生、放疗科医生。


此外,四川、江苏、湖南等多地也相继减少编制名额。难道“减编”这次真的要来了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变,而事业编制的取消正是这样的一项政策调整。

对于事业编制工作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件令人不安的消息,但是对于社会和国家来说,这可能是一项重大的变革。

之前,网上流传着一张图片:将被取消的42种编制。而这其中,医生、科研人员均涵盖在内。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对于编制问题指出,使用事业编制且只减不增。至此,我国就拉开了事业单位改革的大幕。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相继印发的文件中均指出,应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进行编制管理方式改革的探索,逐步实行备案制,以聘用制等方式形成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

关于医生编制话题的讨论从未停歇。在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海南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

“推进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取消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逐步推行院长职业化和聘任制,实行全员聘用管理。”

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官网

正因如此,海南去行政化的文件引发了众多医生的焦虑,担心自己也要面临“失业危机”

然而实际上,医生并非“青春饭”工种,经验与技术呈绝对正相关。且行业壁垒较高,不可能出现外来竞争者。

此外,医生的培养对于学校和医院的依赖性较强,再加上清晰的职称晋升制度,很难出现弯道超车的情况


为什么要淡化编制


「编制的本质是资金来源问题」,山东省泰安市立医院院长杨长青如是描述。编制是财政资金中给人的部分,强化编制,就是要强化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资金从财政获得的保障性和力度。


杨长青认为,加强公立医院的财政保障,也许是真正的调整方向。在这方面以往存在的争议在于,从财政的角度,医院通过服务患者,来获得医保资金的支付,应该是医院资金来源的主渠道。


然而在实际情况里,医院获取资金的主渠道却是通过患者。「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一方面让医院看起来像是企业;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疫情防控工作时,医院又变回了「重要且稀缺的公共产品。」


但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以供养大量的编制人员(包括行政人员和事业编人员)的情况下,缩减人员数量成为改革中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未来,针对事业单位的编制问题,一方面会逐渐加强监管(加人加权),另一方面会精兵简政(减人减权),在总数下降的情况下,向事业单位收回编制名额,减轻政府负担,是不二之选。


该政府的归政府,该社会的归社会,少部分事业单位会回到政府机构内(如因疫情期间增权的疾控中心),大部分则会逐步丢向市场(如医院、学校、血透中心等)


未来可能有编制的科室


和大多数科室在尽量缩减编制名额不同,由于急诊、儿科近年来报考以及愿意从事此类专业的医学生越来越少,卫生部门在分配编制名额时一般会向这两个科室倾斜。


比如 A 市今年只有 20 个医疗岗位编制名额,为了吸引医学生从事急诊和儿科专业,则可能会将这 20 个名额中的一半分给这两个科室。而剩下的一半则由其他诸多科室予以「争抢」。


通过分配编制名额的问题实现医学生从业方向的分流,更好的保证急诊和儿科因欠缺人手而导致的公立医疗机构难以正常运行的现象。这其实也是将编制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


写在最后


疫情可能打乱了原本要逐渐缩减公立医院事业编制名额的时间安排,但对于事业编制的改革一直都在。


打破铁饭碗似乎不再只是纸上谈谈,而且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养老、医疗等开支越来越多,缩减编制人员,减轻政府负担则成了节流里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


但无论如何,作为医务人员,打铁还需自身硬。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