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员工专业知识素养,公司经常会安排各种各样的知识培训。前几年受疫情影响,以线上培训为主,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让员工自主参与线上培训,效果可想而知,基本是流于形式和表面。
今年开始,线下培训重新启动,平均每个月两次的培训频率,让员工吐槽连连。枯燥、乏味、无聊、心累,是每场培训的常态。
培训老师花费了精力和时间,员工也花费了半天或一天的时间去学习,收获却甚微。一坐一上午,一坐一下午,培训结束一问啥都不知道,一天在无聊与腰酸背痛中度过,导致员工一听到培训,就很头大。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笔者自身体会,加上培训通病,简单总结几点:
找准定位,专业对口
确认好定位是关键,是培训基础专业知识,还是针对某个品种培训。
如果是专业知识培训,那就严谨准确系统化,有课时有计划,进行多次培训。培训之后,最好有相应的学习成果检验。
如果是冲量产品知识培训,首先要让员工对这个产品感兴趣,比如先告诉他们这个品种提成是多少,具体活动是什么,感兴趣以后再去讲产品知识,效果会更好,求知欲提升学习效率。
其次,不要说那么多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不需要培训员掉书袋。说每个人都能听懂的语言就行,店员本身知识水平有限,晦涩难懂只会将她们拒之门外。强行喂饭,会让员工难以下咽!
内容合理,量多无用
不要啰嗦,控制好时间。
首先很多公司的培训计划是占用员工休息时间的,这本身对于她们来说就是抗拒的。就算后期可以调休,也是同事之间互相承担,说到底还是一回事。
再者内容太多根本听不下去,多说的东西发挥不出效果。哪一头都想占到,内容又多又乱,效果一定会打折。
抓住一次机会,一骨脑把很多内容都塞进来,店员听不懂记不住不想听,想面面俱到,结果却是一个也没记到。内容不是越多越好,精简、精炼,在实际销售中能用到,确实有帮助的技能,店员一定是求之不得的。
实事求是,有根有据
培训不是吹牛,某些产品更不是万能神药。
厂家培训自家产品,籍籍无名的产品成了无所不能的神药,有些病医院没看好,结果服用了某某产品患者痊愈了。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一张张治疗后痊愈的图片,让人觉得失真,连药店员工都无法说服的功效,又怎么能让顾客相信?
为了成为百搭品种,什么都往上靠,有点关系的就可以介绍推荐,甭管是不是真的适合,反正肯定有“帮助”,多或少不重要。
一下午培训三个完全不同的品种,结果治疗的疾病种人群重叠率80%,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这些品种都是百搭品种,几乎所有病种都适合,所有人群都适合,培训到后面人就麻了,店员也放弃听了,反正都能卖都适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