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AI+医疗+教育+科研”生态闭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高效扩容与均衡布局,致力于让更多人享有可负担、可持续的高质量医疗服务。

4月26日,清华大学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医院。据悉,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医院(Tsinghua AI Agent Hospital)建设将分阶段进行,初期将在学校AI全面布局和多学科医工交叉的基础上建设AI医院系统,依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及北京清华长庚互联网医院试运行,以全科医学科和眼科、放射诊断科、呼吸科等专科为试点。未来将构建“AI+医疗+教育+科研”生态闭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高效扩容与均衡布局,致力于让更多人享有可负担、可持续的高质量医疗服务。

图片

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表示,成立人工智能医院是学校发挥理工科优势赋能医学发展的新举措。希望清华医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培养具有医学情怀和AI素养的复合型医学创新领军人才;发挥学校综合性学科优势和医学学科牵引作用,推进医工结合和学科交叉、临床与技术融合;瞄准世界前沿领域和国家战略需要,推动医学发展进步,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贡献力量。

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医学院院长黄天荫表示,人工智能医院旨在打破“传统医院+AI”的运行模式,以临床医疗服务为驱动,从设计底层融入AI智能体功能,协助医生精准决策,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推动解决基层全科医生短缺问题。长远计划实体化运行人工智能医院,推动医疗模式的颠覆式变革。未来医院还将作为清华医学教育的重要场景和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培育新一代“AI协同型医生”。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表示,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关键引擎,智慧医疗作为重点交叉方向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2024年11月,清华团队研发的“紫荆AI医生”内测系统已经上线,基于“闭环式”医疗虚拟世界实现AI医生加速进化,为人工智能医院建设奠定了智能医疗领域智能体研究及应用基础。人工智能医院将在此核心技术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多学科医工交叉优势,不断推动创新医疗新范式。

清华大学此前发布的消息称,上述“紫荆AI医生”中,“闭环式”是指智能体医院覆盖了发病、分诊、问诊、检查、诊断、治疗、取药、康复的完整流程;加速进化则指智能体医院是一个时间加速器,虚拟世界内的时间流逝速度是真实世界的约100倍,AI医生可以在真实世界的较短时间内,完成虚拟世界中的漫长进化。目前,共有42位来自不同科室的AI医生正式亮相该诊断系统,覆盖21个科室的300多种疾病。对每种疾病,“紫荆AI医生”系统都依据最新的权威医学教材、学术期刊和诊疗指南进行精准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充分发挥AI擅长在短时间内“阅读”和“理解”海量医学文献的优点提供诊疗方案。当前研究团队正在进行“紫荆AI医生”全套能力系统的建设,包括问诊、开具检查单、提供诊断建议、推荐治疗方案、随访环节的咨询问答等功能,预计全新升级的系统将于今年上半年在试点医院推行,并向社会公众开放使用。

而对于公众普遍关注的AI医生与人类医生的关系问题,清华团队也给出了思考,AI医生与人类医生是协同工作的关系:在供给端,AI医生会成为人类医生的助手,帮助人类医生减少工作负荷、提高工作效率;在需求端,AI医生将提升诊疗质量、降低误诊率,为公众提供低廉、便捷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记者注意到,除了清华大学的积极探索外,上海等地也有人工智能医院领域的尝试。2024年年底,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指引中,有关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已有84个。


来源 | 光明日报 全媒体记者邓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