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疾病治疗”到“健康管理”,从“分散发展”到“协同融合”,新源县走出一条符合边疆县域实际的医疗改革之路。
整理丨梅志
地处新疆西部天山腹地伊犁河谷东端的新源县,素有“草原明珠、新疆酒乡”之称。作为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近年来,该县以“三医”联动为核心驱动力,紧扣“强基层、优服务、惠民生”目标,通过党政引领、医共体建设、医防融合、智慧赋能四重发力,构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草原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更便捷、更优质的健康保障。坚持“一把手工程”:新源县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纳入县委重点督办事项,构建起“三级书记抓健康、部门协同促落实”的工作格局——成立以县委书记为卫健工委书记、县长为副书记,卫健、医保、市监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卫健工委体系,形成“卫健工委-卫健委党组-总医院党委-基层支部”四级垂直管理链条,确保改革方向不偏、力度不减。资金投入是改革的“粮草”:2022年以来,新源县累计投入11.72亿元用于卫生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实施发热定点留观医院、智慧医疗一体化项目等10项重点工程;常住人口人均基层财政支出从2020年的174元提升至323元,县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15%专项用于医疗卫生支出,为基层医疗能力提升注入“真金白银”。在“三医联动”改革中,新源县更是精准发力:2023年以来动态调整352项医疗服务价格,其中上调293项(平均增幅37%)、下调59项(平均降幅20%),调整项目全部纳入医保支付;2025年推行“总额打包+DRG”医保支付改革,将“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医保统筹资金总额打包给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确定773个DRG病组覆盖90%以上住院病例,DRG执行情况直接与财政拨款、院长薪酬挂钩。数据显示,2024年新源县医保基金县域内支出占比达65%,参保人员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提升至76.61%,较2022年增长6.5个百分点,“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格局逐步形成。“以前乡镇卫生院看不了的病,得往县里跑;现在县里专家定期下来坐诊,做检查、拿报告都不用来回折腾了。”这是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居民对医共体建设的直观感受。
2025年,新源县组建总医院,将3家县级医院、1家疾控中心、11家乡镇卫生院、101个村卫生室纳入统一管理,实行“一家人、一本账、一条心”的法人治理模式——院区、分院推行执行院长制,打破区域壁垒;成立行政管理、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一办十中心”,明确职责分工与工作流程,实现县乡村医疗资源“攥指成拳”。为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新源县创新薪酬制度:2023年起对总医院主要负责人实施年薪制,2025年将年薪制延伸至3家乡镇卫生院;出台《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突出分配向关键岗位、紧缺岗位、高风险岗位倾斜,落实“两个允许”政策,目前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平均薪酬已达县级医院同类人员的94%,县乡医务人员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智慧化则为医共体“提速”:新源县建成覆盖全县的智慧医疗一体化平台,规范信息标准与数据安全体系,打造医疗共享中心,以电子健康卡贯穿全周期服务,实现“基层检查、县级诊断、结果互认”;整合90名急救医护人员、32辆急救车辆,建成“120指挥中心+3个急诊科+3个急救站+4个急救点”的智慧急救体系,通过车载定位、生命体征实时传输,实现“上车即入院、入院即救治”。此外,县域影像、病理、心电、检验、消毒供应五大中心采用“1+N”模式(1个总医院+N个医疗机构),2024年远程会诊达5.3万人次,基层检查效率提升30%。构建区域防治网络:新源县以慢病管理为突破口,成立国家第三批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设立“慢病综合门诊”,整合内科、营养科、康复科资源,依托互联网医院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筛查-诊断-随访-评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规范管理率达93.66%,控制率81.48%,相关经验入选全国《县域慢性病管理能力提升暨内分泌专科建设典型案例》。县乡村三级医防网络持续织密:11家乡镇分院全部建成医防融合一体化服务中心,提供“公卫+医疗+体检”综合服务,就诊人员档案更新、分流就诊、签约服务“一站式”完成,建档率、管理率较改革前提升50%以上;101个村卫生室配备161套“移动公卫两卡制”设备,解决无网络环境下服务录入、工作量统计难题;组建121支“县级专科医生-乡镇全科医生-村医+网格员”家医签约团队,常住人口签约率达92.85%,重点人群签约率98.14%,29.73万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全部开放。针对老年群体健康需求,新源县探索医养融合新模式:建成新源镇、阿勒玛勒镇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提供70张床位,入住率超50%;与福悦康养护中心等机构共建“医养结合服务站”,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上门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惠及群众710人。2024年,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29%,结核病发病率下降9.7个百分点,地方病布鲁杆菌病发病率下降16.3个百分点,健康管理成效显著。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让新源县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质”的飞跃:2025年县域就诊率达91.63%,基层就诊率60%,较上年度提升4个百分点;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医保基金支出占比达16.04%,远程心电设备实现乡、村两级全覆盖,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占比达45.97%。县级医院“龙头”作用凸显: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千县工程”服务能力评估初审,建成国家基层版卒中、胸痛、房颤、心衰中心,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成员单位,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心脏介入等三四级手术占比达80%,县域内危急重症救治成功率95%;县中医医院打造自治区级中医重点专病专科,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村卫生室中医阁达27家,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率82%;县妇幼保健院构建“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全周期服务链,全区绩效考核连续4年排名前三。医务人员积极性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医生技术劳务报酬增长25%-40%,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平均收入增长5.8%,乡镇卫生院奖励性绩效增长11%;2024年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191.05万人次,较2022年增长21.3%;门急诊均次费用从2022年的179.05元降至148.11元,住院人均费用从4947元降至3606元,“看病贵、看病远”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从“疾病治疗”到“健康管理”,从“分散发展”到“协同融合”,新源县以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走出了一条符合边疆县域实际的医疗改革之路。未来,该县将持续深化医共体建设,强化智慧化赋能,让草原百姓的健康福祉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升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