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以支原体肺炎、流感为主诱因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华北、东北、华东等全国多地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门诊迎来就诊高峰。

儿科从疫情三年期间从“遇冷”寒冬回弹到“爆满”突破就诊峰值背后,儿科分级诊疗建设和儿童医疗资源供给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多地医院儿科门诊爆满,日接诊人次破万

自9月起到入秋立冬以来,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节,儿科诊疗领域经历着诺如病毒、支原体肺炎、合胞病毒、流感、腺病毒等多重传染性疾病的持续考验。

最近天津市儿童医院两个院区日门急诊量加起来已经超过12000人次。据网传天津市儿童医院院长刘薇“致患儿家属的一封信”内容显示,11月18日该院旗下2个院区门诊量累计单日突破13171人次,连续百余天日门急诊量破万。

天津市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呼吸感染科专家邹映雪介绍说,医护人员全天24小时不间断地在接诊,最多的时候两院区夜间诊室的医生加起来将近40人,但仍有部分患者要等候一段时间才能看上。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进入10月中下旬,河南省儿童医院三个院区每天门急诊量持续在10000人次以上,在以往,医院的门急诊量主要维持在7000人次左右,而在近期,每天门急诊量持续在10000人次以上,呼吸道疾病患者每天有5000人左右,河南省儿童医院医务部主任周一博表示,医院临时新增设了晚间11个专家门诊,可能会持续整个冬天。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韩冬野表示,国庆假期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门急诊量较2022年同期增长62%,较2023年上半年增长7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儿科黄兴、屠志强医生表示,11月至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儿科门诊量超过8000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75%

北京航空总医院11月17日发文称,“进入秋冬季以来,由于支原体肺炎持续流行,甚至出现甲流、新冠等叠加感染,导致航空总医院儿科就诊量持续居高不下,日门诊量维持在550-650人次之间,较往年同期上升30%-50%。”该院实施“先化验再诊疗”措施,力求提升就诊接诊效率。

北方省份医院流感病例高于往年

儿科现状:

战时供给不足,

平时科室边缘,亟待下沉社区

有预防界人士认为,今年儿科门诊突破峰值爆满有诸多原因,比如疫情三年的“免疫落差”、学龄人群交叉感染、诊疗方案耐药性提升、检测手段升级诊断明确等诸多原因,但我们对儿科门诊“人满为患”的现象并不陌生,在疫情三年流行前的秋冬之季、冬春之交,儿科的呼吸道传染疾病非常普遍,多年过去仍未得到改善,背后原因依然复杂值得深思。

儿科专业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儿科荒”和儿科分级诊疗未能落实依然是首要原因。

11月23日,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对此回应,已指导各地加强统筹调度,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建议症状较轻的患儿首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儿科等就诊。国家卫健委还特意提醒家长,当下大医院人员密集、等候时间长,交叉感染风险较高。

国家卫健委从分级诊疗的政策出发,建议疏导、分流目前的儿科就诊高峰。此外,还需要加强儿科医疗资源的投入,在近年生育放缓的大背景下,儿科医疗资源短板问题容易被忽视。

“累、穷、险是儿科医生荒的原因……”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某儿科主任曾在一次采访中曾表示。

儿科医生人员不足,“儿科荒”仍在持续。儿科人才教育培养曾在17年之间处于真空状态,1999年儿科学本科专业并入临床医学,不再作为独立的本科专业开设,直到2016年国家卫计委协调教育部8所医学高校开设儿科临床本科才恢复儿科人才培养。国家卫健委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21年我国儿科医师数量为20.6万人,在全国420万医生数中占比仅约5%,而我国0-17周岁儿童数量占比为21%。

201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儿科医师日均承担的门诊人次是其他医师工作量的2.4倍,流行高峰时期更有不少儿科医生轮流看诊,坐诊看80个患儿业几乎是家常便饭。

疫情三年,儿科是受冲击最严重的科室,上网课防聚集、科学防疫卫生知识普及、阻断了人口流动和疾病传播,儿科门诊和儿童病房门可罗雀,儿科科室遇冷,医护绩效腰斩甚至倒贴,迫于生存压力一些儿科医护转岗,儿科科室合并,儿童医院倒闭关门。在阶段性免疫获得并防疫全面放开之后,今年手足口病、流感、支原体肺炎等病毒盛行反扑,儿科全年几乎没能停歇。

相比成人科室,儿科一般开药少,药物用量少,检验项目少,收入结构主要依靠诊费和基本药费,儿科科室的效益低特征在综合型医院中不被重视,学科建设和投入也常处于边缘地带,绩效薪酬也常处低位,青年儿科医生人才流失转岗现象较多。

接诊压力大,儿科医生往往接诊面对的是整个家庭的压力,医患关系更紧张。由于儿科患者年龄较小,患病时极易哭闹,对于自身疾病症状很难描述清楚,也不易配合医务人员进行诊疗,这同样对家长的情绪产生较大影响,容易对医护人员产生过激言辞或冲突行为,这使得儿科医务人员往往易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接诊效率,儿科疾病急、变特点、也往往相当考验儿科医生诊断水平和准确度,极易误诊。

儿童医疗资源高度中心化,基层稀缺。202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全国儿童专科医院151家,且其中110家分布在城市中,区域性儿童医疗机构稀缺,基层儿童医疗机构稀缺,基层社区医疗在儿科诊疗能力上不足,往往容易误诊和大剂量过度诊疗,此外儿童相关的中医适宜技术和诊疗方案缺席,未得到很好临床推广应用。

在此背景下,2016年起新型诊所的先行者——新型儿科诊所出现在基层医疗市场,发挥了承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补充作用,出现了不少专家型儿科诊所平台、循证型儿科连锁诊所、医生IP型个人诊所。但即便有诸多政策鼓励、资本支持、医生挺身创业,作为先行者数量仍是少数,儿科医疗整体底子依然薄弱。

多个省市在最新的鼓励社会办医发展文件中都指出了发展较为薄弱的儿科、精神科、康复护理等领域,包括推进儿科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儿童诊疗医联体的建设。

但落实需要从专业人才教育、定向就业指导、患者市场教育、医学技术提升、专家资源联动、诊疗方案共识等各个环节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优质儿童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社区医院、社区门诊、儿科诊所等医疗机构中。

即使在新生儿数量下降的现在,儿科诊所依然有很大的机会和发展空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儿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儿科诊所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更多的患儿提供专业、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