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医院好好的,为什么要去兼职送外卖呢?这个问题显而易见,就是工资不够花,送外卖时间自由,是一种很好的兼职。
8月2日,成都一名三甲医生就反映称:" 我的绩效大跳水!从 10000 元左右降到 1000 多。我在成都某三甲医院工作,绩效管理系统计算出 5 月绩效为 1800 多元。科室总的绩效才 13000 多元,由几个医生分配,最后拿到手的钱很少!"
8月6日,江西某三甲骨科副主任医师则发文表示:" 这是江西某县级三级医院 3 月份的科室绩效奖金,人均 1000 不到,科室二次分配的,是以前的三分之一左右,以前大概有 2000 左右!"
此前据媒体报道,华医网发布的一份《医疗人才2024年薪资及就业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有57.9%的受访者薪酬下降,较2023年的37%上升20个百分点,相当于每2名医务人员中就有1人收入缩水。这份报告覆盖了全国29个省份近3万名医务人员。
与此同时,过去一年,抖音平台认证医疗创作者、科普内容均在显著增长——平台医疗领域新增认证作者1.8万名,累计个人认证创作者达7.1万;新增医疗科普内容超400万条,累计观看次数超5000亿次。
医生薪酬普遍降低,但房贷依旧每月要还,孩子每月的花销依旧要付,医生们的压力大增,不得不寻找能够增加收入的兼职。
这种压力,没结婚的医生可能感觉不到,恐怕只有结了婚有孩子有房贷的医生才能体会至深。
以前,整个社会都是唾弃 " 啃老 " 的,与之相对应的是 " 嘬老 ",是一种父母对子女更含蓄、更有分寸的经济帮助,它不像传统 " 啃老 " 那样明目张胆地依赖。现在突然发现,年轻医生如果能有自己的父母托底,这该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但大多数年轻医生只能靠自己。怪不得近几年大家对 " 啃老 " 和 " 嘬老 " 的接受度高了很多,被视为 " 可以理解 "。
此前,很多医生下班后去送外卖、摆摊,北京一名科主任看不惯了,竟然言之凿凿地表示:" 卫健委鼓励医护人员创业,不是让大家去送外卖、开店、摆摊的,必须是从事医疗相关的行业,最好能充分发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事实上,要是能找到和医疗相关的副业,谁还去送外卖、摆摊呢?
让人唏嘘啊,现在不光基层医生,连985、211的医学硕士都有偷偷送外卖的。有人觉得可惜,说“读了那么多年书白瞎了”,也有人觉得,他们只是在咬牙扛生活,这种不逃避、敢打拼的样子,反而值得尊重。
可以说,没有谁会支持医生送外卖 —— 上午在手术室握手术刀,下午满脑子想 “这单超时扣多少钱”,心能不分吗?这不仅是医生的无奈,更是人才的浪费。
说到底,成年人的世界里,“奉献” 得先有底气。要是苦读二十年的医生,连体面生活都难维持,谈何 “救死扶伤”?
国庆前夕,石首市卫健部门发布公告,为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决定整合全市医疗机构产科与新生儿科临床业务。相关业务将整体搬迁至市妇幼保健院院区,自 2025 年 9 月 29 日起,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不再提供这两类诊疗服务。公告同时对整合可能带来的不便向公众致歉。
事实上,整合妇科、产科、儿科资源并精简医护人员,已逐渐成为多省共识。此前,湖南省卫健委在答复省政协提案时便明确提及一个严峻现实:当前及未来部分产科、儿科医生面临人员过剩与转型换岗困境,需通过强化培训和就业帮扶,助力这些医生完成岗位转换。
湖南省卫健委在《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134号提案的答复》中指出,产科儿科医护从“不够用”变为“供大于求”,核心原因是出生人口数量的急剧下降。从2017年到2024年,湖南出生人口从83.50万降至38.6万,降幅达55%。
新生儿数量减少导致产科、儿科需求锐减,医疗资源过剩,部分医护面临转型。湖南省卫健委已明确通过资源调整、专科协同、培训帮扶等措施应对,预示大范围产科儿科资源整合将推进。
江苏一名儿科医生直言,儿科在医院地位低,月薪 3000 元还不能按时发,期待整合。可见,今年的产科儿科整合只是开始,明后年或迎高潮,这也有望解决妇幼医院的生存问题。
对此,你怎么看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