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会上,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副司长薛海宁介绍了深化医改以来推动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举措,其中多项与医疗器械产业直接挂钩。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从现在开始到今年年底,国家至少会推进100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也就是说,至少有100个区域检验中心的机会!
区域检验中心,意味着“超级检验科”将诞生?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属于紧密型医联体的一种。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无疑将会对区域检验中心带来新的机遇,而《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的要统筹建设医学检验资源共享中心,也正是对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的支持。
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建立的为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临床检验项目检测服务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其建立在区域内实现了检验资源共享、检验质量同质化、检验服务标准化、检验结果互认。
因此,我们不妨将区域医学检验中心视为一个综合了当地各级医院的人力、财力、物力后,所建设出的一个“超级检验科”,并通过其实现区域医学检验结果互认、仪器和专业技术人员等资源共享。
同时,区域医学检验中心也能够对现有的医疗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完善调配。作为一个统筹调配的机构,在其中任职的检验人的绩效考核、薪酬制定等等,或许也将迎来一场革新。
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未来所覆盖的区域,除了三级、二级医院外,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司法检验所、科研机构、民营医院、个体诊所、中小型独立实验室、药店、一级医院、村镇卫生所、家庭,乃至个人等,往大了说或许甚至能够使得医学检验突破医院范围,服务区域面向区(县)、市、省、全国、国际,乃至全球层面。
国家卫健委多次发文,建设医学检验共享中心
早在今年的2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等六部委就已下发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决定在全国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
实现医疗资源共享。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统筹建设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实现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覆盖医联体各单位的远程医疗协作网,提高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在这一《工作方案》中就已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医学检验共享中心,这意味着我国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受到国家政策支持,将进入快速发展期,这对于检验人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随后,在6月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确定了81个试点地区。重庆市的涪陵区、巴南区、两江新区就是其中之一。
在6月26日,辽宁省卫健委、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联合下发《关于印发辽宁省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与此次重庆市发布的《工作方案》都是试点城市对国家文件的落实。除试点城市名单中的国家级试点区外,重庆市还设立了市级试点区,并鼓励非试点区县结合实际,自主开展试点工作。
下面就两个大型区域检验中心案例进行介绍!1 上海松江区域临床检验中心
上海市松江区区域性临床检验中心为辖区内人民提供代表该区域先进医疗水平的检验服务,并承担一定的人才培养、科研教学、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支持等任务。
区域性临床检验中心成立后,通过卫健委平台,18家社区卫生机构统一将标本(三大常规除外)通过民营公司专 业化物流送往区域性床检验中心检测,同时,松江区乐都医院检验科与区域性临床检验中心实施合并。目前区域性床检验中心设置急诊室、临检室、生化免疫室、细胞室、PCR室、细菌室、结核室、感染性疾病检验室8个亚专业小组。
2 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
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从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采用PPP模式,“政府授权+社会资本建设+公司化运营”。该中心总投资10亿元,将通过建设三级检验网络,实现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基层疫情防控能力的大幅提升。
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按照国际标准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建设1个可开展3000多项医学检验项目的核心实验室,将西安市卫健委下属15家医院检验科合作升级为15个二级中心实验室,在西安行政区内将450家政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检验科扩建为社区网点实验室。
3 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相关政策
各项利好政策主张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通过设置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实现区域医学检验结果互认,以及仪器和专业人员等诊断资源共享。同时,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相应机构,面向区域提供医学检验及诊断服务。
表1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支持发展医学检验中心政策
来源:火石创造
区域检验中心的建设对体外诊断产业集成化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方法统一、标准统一、结果统一的前提下达到检验结果的互认,如能这样,无疑对已服务于大医院和中心医院的系统化的打包物流企业和经营企业是最大的利好,而对普通的服务于基层医院的经营企业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