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介绍,中央组织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先后确定了支援西藏“1+7”,即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7家地市级人民医院;支援新疆“7+1”,即7家地市级人民医院和兵团第一师人民医院,共16家地市级及以上医院。2021年,西藏的13个县人民医院也被纳入支援范围。2023年7月,“组团式”援青工作启动,青海六个自治州人民医院被纳入支援范围,目前正在组织援青医疗人才的选派工作。

组织了多少医务人员参与“组团式”支援?

邢若齐介绍,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开展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一方面组织选派人才,截至目前已向西藏、新疆选派高水平人才3175名,这其中既有医疗人才,也有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加大培养人才,累计为西藏、新疆等帮带医疗团队千余个、医务人员7678名,受援医院也有计划有步骤地派出了4357名医务人员到对应的支援医院进修培训。

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当地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受援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西藏“1+7”受援医院,2022年开展四级手术占比提高至8.8%,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个百分点,并且经过初步推算,13家受援县医院阑尾炎微创手术等三级手术占比比上一年度的14.8%提高至37.4%。新疆的“7+1”受援医院出院患者病例组合指数也稳中有升,低风险病例组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二是受援地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2022年,西藏、新疆受援医院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占比分别达到了9.6%和12.2%。重症、儿科等紧缺专业医师数量抓也有不同程度增长,推动受援医院自我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为实现“大病不出区”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人才基础。

新疆医疗队伍能力得到了哪些提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邹小广在发布会上谈到,医疗人才组团援疆开展以来,当地医疗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点专科迅速发展。2016年以来,8家受援医疗机构及一批重点专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转变。截至2022年,区内临床专科从180个增加到258个,其中自治区和地区的重点专科数量达到154个。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实现了国家重点专科“零的突破”,三四级手术比重由48.6%提高到57.8%,转诊率从1.54%降低到1.2%。

二是辐射基层,带动基层能力明显提升。各受援医疗机构和后方医院通过医联体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的方式加大合作,积极推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向县市区延伸;通过人才选派、业务指导、人员培训、远程协作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实施远程医疗会诊总共2.19万人次,通过远程培训16.2万人次。

三是特色专科逐渐成规模。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依托广东建立了一批特色专科,同时建立了首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首个自治区临床医疗研究中心以及首个ECMO(人工体外膜肺)救治的团队。上海帮助喀什第二人民医院建成了11个自治区重点专科,填补了区内技术空白212项。

四是五大中心建设日臻完善。8家医疗机构紧紧围绕急危重症,建立并完善了五大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克州人民医院依托江苏援建建立了“120”指挥调度信息平台,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急诊的经皮冠状动脉手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9.7%。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死亡率降到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通过援疆专家的坐诊、义诊、会诊、远程会诊等多种方式,总体实现了“大病不出自治区、一般病不出地州市、头疼脑热小病不出县乡区”的目标。

 “组团式”医疗援疆人才选派有哪些标准?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汪洪滨介绍了广东省选派医疗援疆人才的标准和流程。广东省按照“中央要求、边疆所需、竭尽所能、选优派强”的总体原则,以“两高一强”作为选人标准,按照“三个精准对接”的流程,选派高水平的支援队伍。

在选派标准上,一是要求政治觉悟高,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投入到支援工作;二是要求专业素质高,统筹广东省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最靠前的医院实行“以院包科”,选优派强,优先选派高职称、高年资的年轻骨干专家;三是要求综合能力强,各医院选派人员必须具有全局思维,是在医疗、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方面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全能型专家。

在选派流程上,一是精准对接边疆所需,根据当地急需人才、薄弱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等特点,做到因地制宜选派;二是精准对接医院所长,对各备选医院各备选专科的技术水平、人才梯队进行调研和人选储备,根据要求开展动员、报名、谈话、考察、体检等;三是精准对接组织程序,在比选择优的基础上严格把关,并与林芝、喀什相关单位反复沟通酝酿,确定正式人选,培训后派出。在受援医院担任院领导职务的医疗人才原则上按3年一轮换,其他人员工作时间至少为1年。对受援地需要、派出省市和单位同意、本人表现优秀又自愿延长时间的,也予以鼓励和提倡。

如何保障医务人员更好开展支援工作?

邢若齐在发布会上介绍,在“组团式”支援工作政策设计之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就把对医疗队员的保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作出明确规定。

一是重视健康保障。在出发前,各支援省份为医疗队员做好全面体检,赴高海拔地区的医疗人才还要做低氧适应性训练。申请财政经费为高海拔地区的医疗队员采购制氧机、指脉氧仪和冲锋衣等设备和物资。比如,有些支援省份为高海拔地区的专家公寓配备了24小时弥散供氧。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各医疗队及时关注和了解医疗队员的身心健康情况,一旦有队员出现身体不适,要求及时调整、休整、调换。

二是重视生活保障。派出地党委政府和医院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给医务人员发放伙食、通讯补贴,购买健身用品。派出单位还指定专人了解队员的思想动态,并帮助其解决老人就医、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受援地方党委、政府和医疗机构也极尽所能,为队员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比如,日喀则的医疗人才公寓配备了电梯,方便队员工作和生活。

三是重视待遇保障。在工资待遇方面,明确医疗队员在支援工作期间享受原工作单位同类同级人员的各项福利待遇,同时享受受援地所在地区同类人员的地区津贴。在职称晋升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在支援期间,可按规定申报专业技术职称,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审。综合管理人员支援期间表现特别优秀的,返回后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提拔使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