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宛城区汉冢乡卫生院全科医师杜思远受邀参会,并代表全国青年医师发言,于会上分享了自己的基层从医路……


图片


我是一名还算得上年轻的90后小医生,工作在农村乡镇卫生院。我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也代表不了最尖端的医学。如果非要给我贴个标签,我是万千家庭医生中的一员,是第一批农村订单定向培养的全科医生。


8年前我正式注册成为一名全科医生,在自豪和兴奋过后,我觉得是时候展现自己真正的实力了。于是,住培2年级的我值上了神经内科一线的夜班。而正是这第一个夜班,教会了我敬畏生命,谦虚谨慎。


当天晚上一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家属,慌慌张张地叩响了值班室的门。我强装镇定,实则内心已经跃跃欲试了,家属描述患者晚上精神极差,反应迟钝,呼之不应。我一面安慰家属“不要慌,且带我速速前去探视”,一面帅气地披上白大褂。来到患者床前,一套行云流水的神经系统查体过后,我自信地给家属说,这就是脑梗的表现,跟入院时情况一样,再观察观察吧。说这话时,我觉得我就是古希腊掌管健康的“神”。怎知,后半夜就被二线上级医师当头棒喝:


“你知不知道患者低血糖!”


这一问,瞬间让我睡意全无,我站在床旁,看着护士将葡萄糖缓缓推注进患者体内,永远忘不了家属瞥我的那个眼神,那一刻我觉得我就是个杀人凶手。


在规培剩余的时间里,我不敢再有一丝怠慢,我觉得有学不完的东西,之后泡在科室里钻研每一份心电图、记录查房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处理完病人后反复复盘,生怕有任何的遗漏和考虑不周。我也永远地记住了,在处理病情变化时,首先要记录生命体征,也开始体会到了精湛的技术源于“勤”——勤学、勤思、勤练、勤总结。


如果说规培时的底气来源于基地先进的诊疗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而当我回到农村卫生院,我对于医生这个职业所有的想象瞬间变成了灰白。


医生不就是救死扶伤的吗?


但是我在卫生院收治的第一个病人,家属见我说的第一句话却是:“上边医生说没救了,到卫生院维持一下,我们好准备后事。”


那是一个车祸颅脑外伤的病人,已经在ICU抢救半月有余,仍然处于昏迷状态。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完了,以后在卫生院没法混了,治的第一个病人就被我送走了”。但转念我又安慰起自己:“哪个医生工作中没有经历过生死”。


但我是真的想要他活!


卫生院技术和条件有限,我跑到城里三甲医院学管道护理,回来之后为他更换气切套管、测量颅内压;因为贫血严重,营养跟不上,我又跑到城里,买回来白蛋白、蔗糖铁应用。我自始至终没有放弃,没想到家属的一句话差点让我破了防:“杜医生,你尽力了,家里人都到齐了,我们准备回去了”。那一刻,我盯着心电监护跳动的波形,倔强又不合时宜地说了一句“明天再说吧”。


我承认我幻想过奇迹,就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而我没想到的是,念念不忘,还真的有了回响。第2天病人眼睛竟然睁开了,第28天病人能下地走路了。到现在我都不觉得是我把他救过来了,但是我似乎有点懂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的道理。


不出所料,我也凭借这个病例在卫生院“一战成名”,院长对我刮目相看,语重心长的给我说”思远啊,你能不能把咱们医院的急诊科建起来?


“我可太能了”!


于是我们乡15分钟的急救圈落地了,现在已经成功开展脑卒中溶栓治疗,“不可能和奇迹”,每天都在乡村上演。


当然,在乡村发生的不只有生死时速,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守护,我也逐渐适应了田间地头、走村串户的家庭医生随访工作。


随访中,我遇到一位瘫痪在床的男子,妻子在外地打工,年迈的母亲定期要到卫生院为儿子更换尿管,每次去都需要找交通工具还要请人托人帮忙。我一听这种情况,心想这不简单的很,于是下午就带着工具,上门给完成了尿管更换。本以为这就是一次特别寻常的出诊服务,没想到,换完尿管的我抬起头,看到老母亲已是泪流满面,让我顿时也不知所措。村医赶忙上前安慰,这才得知,从来没有医护人员能上门换尿管,这些年老太太带儿子一次又一次大费周折的就医之路,瞬间浮现在眼前,让她忍不住感动流泪。


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让我也愣在原地陷入思考,一方面更换尿管这件小事对于医务人员不值一提,但另一方面,我却像帮了这位老母亲一个天大的忙。我从未有这般,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技能有这么大的用处。临走时,老太太给我塞了100块钱,我说:“换尿管收费17”,她说:“下次还找你”。


我知道老太太今后就是我的粉丝了,但换尿管的事儿她没再找过我。因为这个技能,我给村医培训明白了。我每周都会到村卫生室去坐诊,给村民们普及健康知识,现在我明白这是全科医疗的可及性;小病善治、大病善识、急病能救善转、慢病善管,全程、全生命周期的照顾,让我有机会将全面性、连续性、协调性具象化。原来教材书本上所讲的概念,就是每天的工作。


简单的工作重复做,重复的工作用心做。在一个个教训中,我深刻的体会到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在我马虎大意的时候,总有一个声音在耳旁提醒我:别忘记测血糖。当所有人都觉得生命之花即将凋谢的时候,我总是到床旁扶起患者的手臂告诉他:别急,明天再说。当大家还在抱怨看病难看病贵时,我坚信有一批家庭医生正彻夜守护着每一栋居民楼和每一个村庄。


我是一名扎根乡村的小医生,作为千千万万医者中的一员,我无比自豪,因为我们共同投身于守护人民健康这项伟大而平凡的事业!伟大而又平凡的同行们啊,纵使景区为我们敞开大门,我们却常常无暇驻足;如果可能,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医师节”真正过成“健康节”——这并非仅仅属于我们名字的节日,它更是亿万人民健康的节日!这是我们用日复一日的“德”与“技”,对生命最深情的守护,对健康中国最赤诚的献礼!致敬所有坚守的医者,祝我们节日快乐!守护安康!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