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仅2025年以来,四川、浙江、上海、安徽、河南、内蒙古、甘肃、吉林、广东等多地已发生十余起公立医院合并事件。
整体来看,这一轮公立医院整合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即县域医院整合多是为了生存,也有部分医院“抱团”则是为了发展壮大。
近日,剑阁县人民医院发布《关于剑阁县第一人民医院整体划入剑阁县人民医院的通告》。公告透露,为优化县域医疗资源配置,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经批准,剑阁县第一人民医院整建制划入剑阁县人民医院。整合后,剑阁县人民医院设立“一院三区”管理架构。近年来,公立医院撤并整合浪潮此起彼伏。仅今年以来,多地已发生十余起公立医院合并事件,覆盖四川、浙江、上海、河南、安徽、内蒙古等近10个省份。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公立医院的整合,除了生存逻辑之外,也有医疗体系从“规模扩张”甚至“质效提升”的发展需求。
8月1日,四川省广元 市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宣布注销剑阁县第一人民医院执业许可证。此次注销,并非意味该院的“消失”,实质上是剑阁县第一人民医院整体划入剑阁县人民医院的组织调整。整合后,剑阁县人民医院将形成“一院三区”管理架构,即普安院区(原剑阁县人民医院)、下寺院区(原剑阁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区)、医养区(原剑阁县第一人民医院医养区)。公开信息显示,剑阁县第一人民医院原本是统筹整合剑阁县人民医院下寺院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和剑阁县中医医院下寺院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疗卫生资源而重新组建的县级直属二级综合医院,于2022年9月开始实体化运行。医院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设有两个院区,其中原县人民医院下寺院区为临床医疗救治业务为主的医疗院区,原县中医医院下寺院区为医养康养、安宁疗护为主的医养院区。医院核定床位编制100张,开放床位130张。而剑阁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是该县唯一的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占地面积53亩,编制床位560张,现有在职职工512人,设有门诊科室37个、住院科室14个、医技科室7个。医院普通外科、心血管内科、肛肠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广元市级重点专科,妇产科、耳鼻咽喉科正积极建设市级重点专科。前不久,拥有百年历史的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被注销。但该医院也并没有“消失”,而是其以全新形态重组亮相。早在2024年10月份,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已与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已重组为全新的三甲综合医院,规划床位达1800张。今年6月,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卫健委发布公告,撤销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县第二人民医院,组建全新的霍邱县人民医院,实行“统一管理、学科分设”运行模式。5月,包头市第八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注销。原因是该院整体并入包头市中心医院,成为其东院区。也是这个月,上海市公惠医院拟申请注销登记。此前,该医院已被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合并。4月,同为百年历史的河南省洛阳市第一、第三人民医院合并,新院床位增至1200张。同月,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宣布市妇产科医院与市儿童医院合并,重组为杭州市妇幼保健院。3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三家公立医院合并成立的大沥医疗集团,并挂牌“佛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实际上,类似的公立医院整合案例正在全国密集上演,且呈现出加速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仅2025年以来,四川、浙江、上海、安徽、河南、内蒙古、甘肃、吉林、广东等多地已发生十余起公立医院合并事件。近三年来,此类整合事件已发生20余起。整体来看,这一轮公立医院整合呈现出鲜明的分层特征,即县域医院整合多是为了生存,部分医院“抱团”则是为了发展壮大。比如,霍邱县两家医院在官宣合并前,当地卫健委曾明确指出,整合是为了“避免低水平恶性竞争和大型医疗设备重复性投入”,解决“优质资源分散、大而不强、重点学科建设滞后”的问题。毕竟,因资源分散导致的发展瓶颈,在县域医疗体系中具有普遍性。而合并成为集中资源、提升效率的重要路径。与之相对,也有一部分医院撤并整合是为了谋求发展壮大。比如,佛山市南海区第五、第六、第七人民医院整合成大沥医疗集团,合并后有1620张床位、2500多名医务人员,年门诊量超300万人次。今年3月,该医院挂牌“佛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后,又锚定“创建三甲医院”的新目标。再比如,早在2023年6月,宁波市第一医院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合并组建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跃成为浙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三甲综合医院。此类“强强联合”的案例,旨在通过资源叠加,进一步提升在疑难重症诊疗、科研创新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虽然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整合路径有所差异,但都指向同一目标,即通过资源重组破解发展瓶颈,在新的医疗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