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的核心命题。作为国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百强A+单位,湖州市中心医院以改革释能、数字赋能、整合聚能、学科提能、党建强能,持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和员工职业成长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州特色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 改革释能 激活赶超发展新引擎 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湖州市中心医院秉持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决心,以“三个转变、三个提升”为核心,充分释放发展潜能。 战略引领,擘画发展蓝图。医院全面实施“27920”高质量赶超发展战略,持续推动从地市龙头医院向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从临床主导型医院向临床研究型医院、从单体医疗机构向医疗健康集团的精彩蝶变。其中,“2”即锚定高水平建设未来现代医院、超常规打造浙北医学高地两大目标,“7”即锻造拼、新、抢、跑、严、实、廉七种作风,“9”即聚焦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九大领域,“20”即每年重点推进20项工作。 人事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医院构建以RBRVS(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和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考虑岗位职责、知识价值、技术水平、岗位风险等要素,有效落实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和专家骨干实行年薪制,行政岗位、博士、特定岗位分别适用不同的薪酬制度。医院打破编制界限,实现全员同工同酬、同等培优;打破工龄约束,提升年轻员工薪酬待遇;缩小科室岗位之间奖励性绩效差距,提升员工固定薪酬比例;设立院长奖励基金,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有力激励。 精益管理,提升运营效能。医院强化运营体系建设,落实总会计师制度,成立运营发展部,组建运营MDT(多学科协作)团队。医院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在学科、人才、科教等激励新政基础上,推出“揭榜挂帅”制,激发全院创新活力与竞争意识。2024年,医院日间手术占比达32.23%,微创手术占比达28.16%,平均住院日缩短至5.42天,真正实现以时间换空间、以效率惠民生。 数字赋能 构建智慧医疗新生态 数字化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在数字化浪潮中,湖州市中心医院以未来现代医院为蓝图,将5G、AI(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融入诊疗全流程,构建智能、高效、有温度的智慧医疗新生态。 智慧管理,数据驱动决策。医院集成全院数据建立“临床数据驾驶舱”,实时监测床位使用率、手术排期、药品库存等关键指标,适时生成运营分析报告;推进员工办事“智慧跑零次”改革,让一键报修和中央配送成为现实,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引入全自动自助发药机,实现“人等药”向“药等人”的转变;上线智能轨道小车物流系统,有效解决药品和标本等物资的院内运输难题。医院还与联想集团共同打造慢性病与肿瘤管理数字化全周期服务新模式,并成功获批首批全国防控重大慢性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 智慧医疗,技术重塑流程。医院运用5G、AI等前沿技术,推动医疗应用场景的技术创新。门诊用药100%智能审方、住院检查100%自动预约、病理标本全流程闭环管理、血糖一体化智慧管理、肺结节影像AI智能筛查、骨科3D打印三维实体模型、急救“上车即入院”……一项项数智化举措在医院的熟练运用,为患者提供了更为高效精准、全域联动的诊疗服务。 智慧服务,精准触达需求。医院以数字化撬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检查预约少等待、自助服务更便捷等近20项便民措施;推出“云护理”系统,为患者提供更贴心的护理服务;实施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开展医保移动支付和刷脸就医,满足不同支付需求。院内“云导航”和“云停车”系统的上线,也为患者提供了流畅、便捷、智能的就医体验。 整合聚能 建设健康服务新体系 强基层、促均衡是公立医院的责任担当。湖州市中心医院自2019年牵头成立医疗保健集团以来,积极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构建起“1+3+8”(湖州市中心医院+3家国企办及社会办二级医院+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核心架构,推动实现整合式改革、一体化管理和连续性服务。 强化首诊,奠定服务基础。集团强调首诊负责制,统筹内部医疗资源,以疾病诊疗为链条,推出罕见病、肺结节等33个专病诊治中心,实现疾病诊疗一站式MDT服务。总院依托集团构架,在成员单位设立专家门诊,每周下派专家150余人次,扶持成员单位开设35个专家(专科)门诊和54个全专联合门诊,使传统的患者跟着专家跑转变为专家围着患者转,让老百姓看病就医更舒心。 完善转诊,建立服务纽带。集团成立双向转诊办公室,建立总院和成员单位间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根据每个院区服务能力和特色分别确定近200种疾病上下转诊目录,明确大型检查和床位安排优先保障基层转诊患者,确保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集团推进“集团一张床”工作,统筹调配床位资源,满足患者住院需求。对于分流到成员单位的轻症患者,总院会安排专家进行巡回指导,确保集团内疾病诊治的同质化,有效提升基层承接下转患者的能力。 团队协作,提升服务体验。集团设置管理办公室,成立人力资源、医疗质量等18个管理中心和远程影像、远程会诊等8个医疗技术共享平台;推出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慢性病配药更省心两件实事,互认共享项目已达645项,糖尿病、高血压药物目录统一种类已达216种;依托互联网医院和“云药房”,利用无人机物流,开通空中运输通道,保障基层用药应配尽配;实施“基层超声赋能”“心电一张网”专项行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同质化、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学科提能 攀登医学科技新高地 学科人才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湖州市中心医院坚持医疗强基、质量立院,加快建设浙江省区域医疗中心,为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勇攀高峰,加强学科建设。医院全面深化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紧密合作,积极对接沪杭名院名科,深入开展“名医湖州荟”活动。目前,医院已与沪杭8家头部医院的21个科室深度合作,引入沪杭专家40余名。医院大力支持高峰学科建设,呼吸内科、普外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消化科获批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省级重点专科(学科)增至17个,市级重点专科(学科)增至51个。医院围绕就医重点病种,推进重大疑难技术“揭榜挂帅”行动,开展浙北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等多项新技术,心脏瓣膜等手术领跑全省地市级医院。2024年,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CMI(病例组合指数)值和平均住院日在全省37家三甲医院中均位列前10名。 引育留服,加大人才培养。医院实施人才首位战略,通过全球访、高校引、猎头挖、博士带、线上招、县区联等多种途径广纳英才。医院实施“青年英才”“蹲苗助长”等培育计划,建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搭建海外研修平台。医院相继出台《科技创新十八条》 《教学激励十五条》 《中西医结合激励十条》等多项政策,不断优化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学科进步、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成长环境。医院围绕人才链完善服务链,为人才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制度保障,打造以信任和尊重为纽带的留人感情线。三年来,医院全职引进省级高水平人才2人,柔性引进院士团队8个,自主培养省领军人才2人、“小而强”创新团队2个,形成了人才汇聚、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平台垒筑,提升科教能力。作为浙江省研究型医院培育单位,医院与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合作,在细胞治疗、医工融合、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成功获批浙江—法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大肠癌研究联合实验室、硼中子俘获癌症治疗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相关研究走在全国前列。医院高标准推进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建设,科研与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党建强能 涵养最美医院新文化 湖州市中心医院始终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作为使命担当,把筑梦想、强基础、塑文化、建团队、创活力、打胜仗作为提升党委领导力的核心,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力量。医院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深化“院科两优,德医双强”工程,巩固党支部“B(标准化)+T(特色化)+N(N项任务)”内容体系,建立“一支部一品牌、一书记一项目、一党员一风采”融合机制,实现党的领导进章程、党建工作进规划、决策程序进制度、工作融合进机制。医院以支部建在学科上为轴心,实行“双带头人”培养,推动学术带头人党建、业务一肩挑。各支部立足业务实际确定独具特色的“党建+”项目,不断提升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 坚守底线,建设清廉医院。医院紧盯“微权力”,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与纠风工作目标责任书》,持续强化外送检查检验样本、外配药品、外配耗材等的规范管理;严格落实供应商黑名单制度,持续推进“无红包医院”建设和“纪委书记面对面”“党纪教育一刻钟”等常态化工作;首创耗材全流程数字化监管,实现耗材全生命周期动态监控、使用异动预警等,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 举医为公,打造最美品牌。医院紧紧围绕“举医为公”院训,深入推进一站式诊疗、一站式服务、一站式生活,相继落地公交入院、院内接驳、陪伴就诊、住院一体办等惠民举措,切实改善患者体验。医院持续深耕“红色医公益”志愿服务项目17年,利用健康直通车、5G移动CT车等,通过“五师共护团队”“康大姐帮帮团”等近10个志愿团体,开展舒心就医、助企惠民、感恩医路行等多项活动,累计服务群众20余万人次。医院构建“暖心暖胃、悦心悦行”员工关爱体系,推出孕期半职工作制、职工子女夏令营、暑期托幼班等举措,不断提升员工幸福感。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没有终点,唯有以“赶考”的清醒、“攀登”的韧劲、“为民”的初心,方能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健康实践的湖州篇章,让“在湖州遇见最美医院”不仅是一句承诺,更成为百姓心中温暖的现实! 文:湖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 马建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