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医疗机构,一种全新的“门诊”正在悄然兴起。虽然被称作“门诊”,也有专家坐诊,但诊疗对象既不是伤痛,也不是疾病,而是临床科研问题。这种新的“门诊”形式,被称为科研门诊。
科研门诊是医疗机构为解决临床医务人员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而设置,由科研专家负责“坐诊”,提供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科研咨询服务。与传统的科研培训不同,科研门诊更加聚焦个体需求,对于提升医务人员科研能力和提升科研项目质量水平具有明显的“疗效”。除了一些医疗机构,个别地方还以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为牵头单位,组织起区域内“流动”的科研门诊,为整个区域提供科研服务。
科研门诊该如何运行?又该如何精准助力临床科研?本刊通过对一些医疗机构和地方的科研门诊予以报道,也为加快医学科技创新提供更多思路。
2021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武汉协和医院”)的科研门诊正式开诊。开诊3年来,科研门诊累计为300余位临床医务人员提供科研服务超900次。科研门诊邀请院内外专家,针对临床医务人员遇到的科研问题“把脉问诊”,在医学科研方案设计、临床研究执行和管理、数据统计、选题与立题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以满足临床科研人员的日常咨询需求,提高医院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武汉协和医院的科研门诊借鉴医疗门诊的预约就诊模式,采用“一对一”方式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科研咨询服务。咨询者可以通过预约系统提前挂号,然后在指定时间前往。在咨询过程中,专家会与咨询者进行深入交流,并量身定制科研解决方案。为了让更多的临床医务人员了解和认识科研门诊,医院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对科研门诊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同时,医院还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临床科室,进行现场宣传和咨询,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科研门诊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让更多的科研人员受益。3年来,医院通过五个板块的行动不断优化完善科研门诊,全力保障科研门诊的顺利开设和可持续发展。一是名家坐诊,多维咨询。医院十分注重科研门诊专家团队建设,选拔具有丰富科研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专业领域涵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药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能够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多维度的科研咨询服务。专家团队根据临床医务人员提出的问题,提供个性化的科研方案。这种临床问题驱动型研究范式,有助于提高科研成果的临床应用价值。二是精准诊治,全程助力。为保障咨询质量和效率,医院要求,预约科研门诊的咨询者在咨询前必须有明确的需求、充足的准备。咨询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研究选题与策略支持、研究方案设计、统计学相关问题(统计设计、样本量计算、调查问卷/CRF表定制、数据库建立、数据管理、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统计学软件的应用、生信分析、分析结果解读与报告等)、伦理学相关问题、实验技术等,涉及科研全过程。这种全面覆盖的科研门诊模式,有助于提高科研咨询的效果和质量。三是专题开设,精准指导。对于临床医务人员较为关心的“疑难杂症”专题专项,如国家基金、专利申请等,医院则会策划开展不同主题的科研门诊,旨在通过专业、精准的服务,满足咨询者多样化的需求,进而促进医学科研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医院为不同的专项开设专题科研门诊时,还会根据咨询者的需求进行“加号”“加诊”。通过这些专题科研门诊,医院不仅能够为咨询者提供精准指导,还能够推动医学科研的临床应用。四是复诊服务,跟踪指导。医院科研处会提前公布科研门诊专家出诊信息,咨询者提交科研门诊预约申请,由科研处审核并安排咨询时段。科研门诊通过长期跟踪指导的模式,帮助临床医务人员解决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若问题复杂,本次咨询不能解决,则预约复诊;若需专家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则可结合双方意愿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医院为此建立了长期交流通道,对于有复诊需求的咨询者提供精准咨询服务。五是全面保障,及时响应。科研门诊的开设基于临床医务人员的科研需求,因此,在开设科研门诊之前,医院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临床医务人员对科研咨询服务的需求和期望。根据调研结果,医院有针对性地组建了专家团队,制定了服务内容和流程。同时,由科研处工作人员担任助理,负责门诊预约、跟诊、记录,协助门诊专家开具科研处方,做好跟踪服务,并根据反馈意见调整运行方案,确保该门诊能够满足临床医务人员的需求。此外,医院还建立了完善的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科研门诊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科研门诊的服务内容和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如今,科研门诊在武汉协和医院拥有很高的人气。尤其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正式申报前,医院已累计组织超过30场标书撰写的“国基金专场”科研门诊,提升标书质量,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提供基础支撑,为院内临床医务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3年来,武汉协和医院共获批47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累计中标数居全国前三,华中地区第一;共发表3382篇科技论文,其中330篇高水平科技论文(发表期刊影响因子>10),获309个发明专利授权,成功转化科技成果62项。在这些成绩的背后,科研门诊发挥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作用。科研门诊的开设是医院在科研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一次创新尝试,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科研咨询平台。武汉协和医院在开设科研门诊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并将它们作为推动科研门诊不断前行的动力。通过持续的努力和不懈地追求,科研门诊将能够克服当前的局限,实现更广泛的服务覆盖,建立更高效的工作流程,以及提供更深入的科研支持。
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 金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