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最后一天,眼科龙头爱尔抛出了新一轮的收购计划,涉及52家医疗机构,交易总额超过13.4亿元。
52家,这一数字高于爱尔眼科2023全年收购医院的数量总和。从地理分布上看,这些医院分布于全国各地,除了重庆眼视光和南昌洪城爱尔,其余大多位于地级、县级城市。
爱尔眼科在收购必要性分析中写道,通过本次并购,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地市级、县级医院纳入上市公司体系,既能够不断提高公司整体营利能力,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居民的诊疗需求。
已成为“医疗帝国”的爱尔眼科,在完成国内大中城市的布局后,正在将收割机开向县域市场。他们把目光锁定在基层医院,将其作为自己“强基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营利双增,眼科龙头开始收割县城
出手阔绰的爱尔眼科,堪称医疗领域的并购高手。
许多医疗集团在扩张市场版图时都会采用自建+并购“两条腿走路”的形式,但新建或直接收购的医院,通常需要经历几年盈亏平衡周期,大肆扩张容易对集团的短时期业绩产生一定冲击。
为了不陷入亏损泥潭,爱尔眼科在2014年提出并购基金模式,这也成为他们日后快速扩张的核心策略。简单来说,就是先以并购基金在体外投资眼科医院,让其度过孵化期,筛选出营利能力较强的医院,再逐步将并购基金下的标的医院纳入上市公司体系。
得益于产业基金并购这种低成本、低风险的模式,爱尔眼科的业绩并未受扩张战略的拖累。其在2020—2022年的整体净利润复合年化增速均超过25%。2023年,爱尔眼科实现营收203.67亿元,净利润33.59亿元,与2009年上市时相比,增幅分别高达32.6倍和35.51倍。
爱尔眼科表示,本次收购的标的医院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具有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52家标的医院2023年整体收入相较2022年增长26.67%。此次收购作价最高的重庆眼视光,其2023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33亿元和2175.45万元。
而其他的收购标的医院,虽然部分仍处于资不抵债的阶段,但医院增长率高于当地眼科行业总体增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爱尔眼科仍看好他们的发展潜力。爱尔眼科还表示,此前收入麾下的东莞爱尔、衡阳爱尔、滨州沪滨爱尔等发展较好的地市级医院均已实现超过2亿元的收入体量。
本次收购完成后,爱尔眼科境内医疗机构数量将上升至491家。
家大业大,质量管理难度大
年报数据显示,爱尔眼科2023年门诊量达到1510.64万人次。无论是规模还是门诊,爱尔眼科已经是全国甚至全球最大的眼科连锁医疗集团。
但与营利双增这样大好局面强烈背离的是,近年来,爱尔眼科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不佳。6月3日,爱尔眼科的收盘价为12.03元/股,比起他们2021年92.69元/股的辉煌时刻,跌幅超过70%。
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方面是由于高溢价收购带来公司商誉高企。财报数据显示,2019—2023年,爱尔眼科商誉分别为26.38亿元、38.78亿元、43.17亿元、54.58亿元、65.33亿元,商誉的“雪球”越滚越大。
换句话说,大肆并购必然带来管理难度的增加,如果标的医院未来的业绩未达投资者预期,爱尔眼科就要面临大规模计提商誉减值的风险。
另一个无法忽视的原因是,爱尔在建立“眼科帝国”的过程中,舆论争议不断。
2020年,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爆料自己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进行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但术后视力更差,甚至出现了视网膜脱落。随后双方多次对簿公堂,并陷入漫长的“拉锯战”。
2021年,爱尔眼科前员工桑林发文称,2017年公司为冲业绩发动员工做手术,术后自己的近视情况更严重。
2023年末,贵港爱尔眼科医院一名医生在手术台上拳击患者头部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
医疗纠纷之外,爱尔眼科也屡次陷入“行贿门”,在“捶打患者事件”发生后不久,艾芬还曝光了贵港爱尔医院两张名为《中秋外联明细表》的图片,其中涉及42名公职人员以及59000元额度的购物卡。
今年1月,艾芬又连发四份表格,晒出江苏宿迁爱尔眼科的手术回扣明细。
就在本次收购公告发布的几天前,因涉嫌商业贿赂,无锡爱尔眼科被罚没23万余元。
据《长江商报》的统计,截至今年4月26日,爱尔眼科共受到行政处罚303例。
有投资者表示,正是加速扩张导致了爱尔眼科的管理成本和难度不断增加,由此产生了质量问题。“金融界”的分析也表示,不断扩大的规模正在给爱尔眼科带来严重的内控问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