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昨日,河南省政府发布郑州市于2025年全市三级医院推行“全院一张床”,并于2026年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进. 本期我们从医院运营视角探讨“全院一张床”下的管理细节,如何处理各科室的支出数据. 2024年,北京市发布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方案,鼓励医疗机构试点“全院一张床”.目前,22家市属医院已全部落实“全院一张床”管理,有效缩短患者住院等待时间. 2025年,郑州市首批在公立三级医院推行,到2026年年底,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实行 优质的医疗资源稀缺的,一些头部医院某些科室出现了“一床难求”的现象. 而且、不同科室因专业特点、季节因素、手术排期等影响,床位使用率波动较大.高峰期部分科室“一床难求”的情况更加严重、对患者而言.往往因等待目标科率的床位而延误治控时机、或被迫辗转其他医院、增加患者身心负担和经济成本,等待过程中的焦虑和不满意度显著升高. 为了让大家少排队、早住院、缩短等待住院床位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让床位流动起来,让患者早日得到治疗. ①病情就轻:轻症患者优先跨区,重症患者留在原病区. ②楼层就近:尽量安排同层或上下层,减少电梯往返, ③学科相近:相近病种放在同一病区,护理流程同质化. ④病区设施同质化:急救车、监护仪、康复器材等每个病区统一标准配备. ⑤护理服务同质化.开发跨学科护理操作SOP手册+专科护士结对指导机制. ①构建信息系统,建立床位系统平台,实现全院床位统一管理的模式. ②制定跨区收治规则,对符合条件的医保患者采用预住院模式. ③优化和制定24h内完成整个诊疗流程的医疗服务,推进日间医疗促进病区运营效率. ④预出院标准化管理.通过多部门联合,对预出院流程进行再造,提供出院带药送病区、床旁结算、出院病历邮寄到家等多项改造. ⑤分层收治急诊患者.设置急诊患者绿色通道,优先收治急危重症. △广州爱尔眼科 “全院一张床”模式把医护的主从关系变为密切合作关系,护理价值独立体现. 护理不再是依附于医疗,而是变为主动竞争的新形势.将护理病区作为最终的成本中心. 一方面是因为“全院一张床”下,医生跟着患者走,全院以患者为中心,而患者主要在护理病区管理,因此消耗的主要资源在护理病区. 另一方面是考虑成本归集的便捷性,医院固定资产(房屋、病房设施、治疗设备等)的成本核算主要依附于护理病区,日常的取药、领取耗材也是由护士完成,医院日常的运行费用通常直接归集于患者所在的场所(病区),如水费、电费、取暖费、保洁费、洗涤费等. 通过对比以护理病区为成本中心、以医生组为成本中心和以患者为成本中心三种方法的优缺点(见表1),最终选择以护理病区为成本中心建立“全院一张床”下科室成本核算模型. “全院一张床”模式下成本核算单元在原来四类科室(行政后勤科室、医疗辅助科室、医疗技术科室、临床科室)基础上,将临床科室的住院病区分为护理病区和医生组. 需要对HIS系统进行及时更新改造,方便收入支出数据对接入对应的绩效分配单元. △泰康同济医院 医生组成本主要是医生产生的直接成本和分摊的间接成本,如医生人员费用、差旅费、培训费、医生办公室的折旧费、手术中的材料费等,以及摊入的其他三类科室成本. 护理病区成本包括护士人员费用、药品费、日常卫生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以及根据患者收入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其他商品服务费用和摊入的间接费用. (1)以患者为中心,将经过三级分摊的住院医生组人员费用采用诊疗时间为参数,在医生组间进行分摊,以调整患者的会诊成本和MDT成本. 某专科医生组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医生组的人力成本①+医生差旅费+医生培训费+医生办公室资产折旧费、维修费+患者术中材料费+分摊管理成本+分摊医辅成本+分摊医技成本 ①某专科医生组的人力成本=该医生组人员费用-摊出的人员费用②+摊入的人员费用③ ②摊出的人员费用=该医生组单位时间人员费用×外出会诊时间 ③摊入的人员费用=∑其他医生组单位时间人员费用×本组患者接受其他医生组会诊时间 (2)按照一个护理病区对应多个医生组的关系,将专科医生组成本采用患者的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为参数,在护理病区间进行分摊,按照成本分类逐一结转,最终形成以护理病区为维度的科室成本. 科室成本=护理病区三级分摊之后的成本+医生组摊入成本④ ④医生组摊入成本=∑患者医疗服务收入占比⑤×患者对应专科医生组成本 ⑤患者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该患者医疗服务收入÷对应医生组归集的患者总医疗服务收入 最终形成“科室”成本核算结果,既能满足法定成本报表上报需要,也为后续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和DRG/DIP成本核算做好铺垫.
△深圳南山医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