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职称改革或迎来大变动,关系到每一位基层医务人员!

7月9日,北京市卫健委发布了《关于2025年度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对申报时间、条件、材料提报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图源:北京市卫健委

《通知》明确申报时间为:

发文即日起至7月31日,申报人完成申报资料网上注册、报名。

8月15日前,单位完成个人申报数据网上审核并上报。

8月22日前,区卫生健康委、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完成网上材料提交、审核并上报。

《通知》特别强调: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对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


同时,《通知》明确加强对临床专业能力的考核,今年北京市在部分专业试点利用病案首页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数据,从技术能力、质量安全、资源利用和患者管理四个评价维度,评价申报人的临床工作质量,探索建立“临床评价数据、案例代表作、专家评审”三位一体的职称评审路径,进一步提升职称评审的专业性和公信力。


申报条件和评审标准

《通知》提到,本次申报条件和评审标准:医疗、护理、药学、医学技术、中医药、预防医学、基层卫生、卫生科研等专业高级职称的申报条件和评审标准,均按照《北京市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京人社事业发〔2023〕5号)执行。


鼓励各单位遵循卫生行业特点和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规律,坚持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完善制定体现本单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特点的职称分级分类评价推荐标准,重点评价业务工作的数量与质量,将门诊工作时间、现场工作时间、收治病人数量、手术数量、检查报告数量、药品调配和处方审核数量、护理工作时间等作为申报条件;将诊疗疾病覆盖范围、单病种诊疗例数、并发症发生例数、治疗效果、开展手术或操作的范围、手术难度和质量、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处方点评质量、护理服务质量、现场处置案例数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科学准确评价其职业能力和水平。 



基层卫生专业职称的有关政策

单独制订基层卫生专业高级职称基本标准条件,重点评价其服务基层水平、接诊量和解决基层实际问题能力,突出实践和实操能力考核,将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专题报告与病案分析,新技术新项目推广与应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次数,健康档案管理数以及履行相应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处理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情况作为职称评价重要内容。取得基层高级职称仅在基层使用或基层流动时有效。


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自身和单位实际情况,本着自愿原则自主选择申报基层卫生或非基层卫生专业高级职称。



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有关职称政策

为激励专业技术人才扎根基层,在区以下卫生事业单位开展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对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满30年且中级职称取得满10年,仍在诊疗一线岗位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加大职业道德、考核结果、基层服务水平、群众认可度等方面的权重评定高级职称。“定向评价”采取单独分组、单独评审的方式,取得的职称限定在本区内有效。“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高级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专岗专用,不占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与常设岗位分开设置、单独管理,并向乡镇卫生院倾斜。



落实对口支援基层卫生服务有关规定

城市医生晋升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基层卫生单位累计工作服务1年(即晋升副主任医师必须到基层农村服务40周或200个工作日,晋升主任医师必须到基层农村服务36周或180个工作日)或到89个边远山区半山区乡镇基层卫生单位累计工作服务8个月。


各支援医院临床科室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自2007年起,每年必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不少于15天的服务。对无故拒绝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或没有按时完成规定的每年下社区服务15天任务的人员,不能晋升职称。


对积极下社区并按要求圆满完成任务并受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居民好评的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称。2020年至2022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因实际工作需要,无法完成下社区服务15天任务的人员,由所在单位出具说明材料,可免提供该年度下社区服务的证明材料。


申报人提交到基层农村、社区服务的证明材料,截止到2025年7月31日。


建立特殊优秀人才晋升通道的规定

对在医疗卫生领域有重大突破、作出重大贡献,或者急需紧缺的海外高层次留学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适当放宽学历、资历、年限等条件限制,可破格申报高级职称。


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作出突出贡献人员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可按有关规定破格申报高级职称。


对获得特殊奖项、取得突出业绩、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开通破格晋升通道。符合破格条件的申报人,有关单位要严格把关,经单位推荐委员会推荐后,区、市卫生健康委进行审核。



畅通各类人才职称评价渠道的政策

为调动编外人员工作积极性,编外人员申报职称时推荐和晋升标准与编内人员一视同仁、统筹考虑。要以编外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基数,以本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为标准,测算本单位编外人员的的申报指标,并报职称主管部门核准,编内编外人员的申报指标不得挪用。


畅通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晋升渠道,结合申报人所在医疗卫生机构的规模、专科特色,重点考核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在科研、教学方面适当放宽条件。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人员申报正高级、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须经所在医疗机构考核,由医疗机构所在区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并出具委托函,报送市卫生健康委参加评审,可暂免到农村基层、社区服务。



向参加疫情防治的一线医务人员职称评聘倾斜

向参加疫情防治的一线医务人员职称评聘倾斜有关政策继续适用。

参加疫情防治的一线医务人员,可提前一年申报高一级卫生技术系列职称评审或资格考试,优先推荐申报,优先评审。


对于参加疫情防治一线工作表现突出、获得记功以上奖励或获得相同层次以上表彰的医务人员,在职称层级内可直接聘用至高一等级专业技术岗位。晋升职称、晋升岗位等级均不受本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将医务人员参加疫情防治的工作成果和贡献列入职称评价指标,作为加分项。疫情防治经历可视同为一年基层工作经历,视同完成当年继续教育学时学分。


对于援鄂做出突出贡献、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的一线医务人员,在上述政策基础上,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可直接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评审或资格考试。

此外,关于工作纪律和要求方面,《通知》明确:申报人对个人申报材料负责,如弄虚作假将“一票否决”,在职称申报、推荐、审核等环节提供虚假材料、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或者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的,将被取消申报资格;已取得职称的,撤销职称,记入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记录期限为3年;情节严重的3年内取消职称及岗位晋升资格。


关于对工作业绩的要求

工作业绩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申报人应严格按照各专业基本标准条件提交代表个人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的标志性工作业绩代表作数量。工作业绩代表作43种名词解释请参考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解读流程问答〈北京市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申报人应注重总结提炼日常工作中在技术研发、技术改革、技术应用、标准制定、学术科研等方面的业绩成果,及时归纳整理,用最能体现能力水平的业绩成果申报职称。

工作业绩代表作为论文、科普文章和作品的,正式发表时间截止到2025年7月31日。申报卫生科研专业研究员职称,论文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均予认可。博士、硕士的学位答辩论文,不能作为申报职称的工作业绩代表作。增刊、特刊、专刊及电子网络版(列入核心期刊的电子网络版除外)发表不予认可。综述、个案报道(指3例及以下报道)和译文不予认可。在境外、港澳主办的中文刊物以及繁体字印刷的刊物中发表的文章不予认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4号),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本年度在职称评审中继续对申报人提交的论文或有关材料进行文本复制比检测,以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学术道德和学风监管机制。

工作业绩代表作为病案报告、护理案例、质量改进案例报告、应急处置情况报告、流程改造案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的,按照工作业绩代表作43种名词解释撰写,注意相关内容和格式的要求。已发表的个案报道,被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学术机构收录的优秀病例/病案报告,入选案例库平台的护理案例,可以作为此类工作业绩代表作提交。病案报告和护理案例可参考医疗类病案报告模板建议、基层全科病案报告模板建议(非急症病例)、基层全科病案报告模板建议(急症病例)和护理案例模板建议撰写。

各单位应对申报人填报的工作业绩代表作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将加强对材料的审核,各单位和专业答辩评议组须将申报人的临床能力、工作业绩作为推荐、评审的主要依据。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个人上传材料及要求

(一)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

(二)现专业技术职务证书扫描件。

(三)申报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须提交执业医师证书扫描件;申报主任护师或副主任护师,须提交护士执业证书扫描件。

(四)学历证书(国外学历人员须同时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扫描件。

(五)海外工作经历人员须上传工作证明扫描件。

(六)《专业能力病案/病例/案例表》扫描件。

(七)工作业绩代表作材料。论文和科普文章上传内容包括杂志封面、目录(标记论文/科普文章位置)、论文/科普文章正文、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检索页面,SCI论文还需包括中文摘要(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

(八)《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培训证书(证明)》扫描件(从2017年开始,填报任现职以来至2025年度)。

(九)《城市医生到农村服务鉴定表》扫描件。                          

(十)《临床科室中级及以上职称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鉴定表》扫描件(须填报现职以来至2025年度)。

(十一)《院前急救服务证书》扫描件。

(十二)《医防融合培训证明》扫描件。

(十三)《全科医生临床研修培训合格证书》扫描件。

(十四)疫情防治一线医务人员须提交《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一线医务人员鉴定表》扫描件。

(十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扫描件。

(十六)破格申报人员须提交《北京市职称破格申报推荐表》和破格申报材料扫描件。破格申报材料包括奖项、发明专利及产值、表彰、论文(同“工作业绩代表作材料”关于论文的要求)、课题任务书等内容。以“引进或研发新技术填补本专业我市空白或在本专业领域有重大突破”破格的,还需包括高级同行专家的书面推荐(标明专家职务)以及科技查新报告、科学杂志认可、有关科学技术服务中心评价等内容。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来 源 / 华医网综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布
内容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