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通关路 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疗资源分配,优化医疗管理机制,提高医患信任度,促进医院内部动力提升的有效抓手。基于此,中国县域卫生融媒体特别开设【“国考”通关路】专栏,旨在发掘在“国考”中表现卓越的县级医院,深入解析它们的应对策略与成功秘诀,为更多县级医院提供可学习、可实践的通关经验。 记者|张园园
2023年度国考揭榜,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以破竹之势,首次斩获A等级殊荣,在全国1588家三级综合医院中强势挺进前20%方阵,用6年时间完成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转身。
高州市人民医院院长朱秀龙
作为掌舵人,院长朱秀龙凝视着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那些跳跃的数字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高州人民医院以创新之刃冲破发展困局,凭惠民之心赢得患者信任,在医疗改革的深水区趟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突围之路。
高州市人民医院
2019年至2024年间,医院重点国考指标持续改善。
其中,四级手术台次从5318台次提高到7467台次,增加了2149台次;微创手术从4508台次提高到5990台次,增加了1482台次;门诊次均费用下降了37.94元,降幅11.36%;住院次均费用下降了1878.86元,降幅13.24%;CMI值逐年提高,医院治疗大病、重病的能力不断攀升……
01
找到方向
“国考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朱秀龙提到,每年国考成绩公布,医院像拿到期末试卷的学生一样,第一时间组织全院开展“成绩分析会”,查分数、找差距、定计划。“每次成绩单都是我们改进服务的‘体检报告’,帮助医院在新一年里找到方向和支点,更好地服务县域百姓。”
无X光辐射的房颤精准消融新技术在高州市人民医院“亮相”
谈到医院国考成绩不断跃升的经验,朱秀龙总结到,其关键是强化问题、目标、过程、结果“四个导向”,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地推进绩效考核相关工作。
具体而言,高州市人民医院会对国考指标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与兄弟医院对标,梳理出优势指标和劣势指标。并对劣势指标进行有针对性地重点攻关,制定改进策略,补齐自身短板。
比如,由于高州市人民医院不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总人数较少,这导致“医院住院医师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指标得分较低。
面对现实困境,医院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应对策略:一方面,积极申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质,争取扩大生源;另一方面,在现有条件下,对每一位需要考试的医务人员提供“一对一”考前辅导,包括理论强化和技能特训,确保参考人员100%的通过率。
“国考是医院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建设的重要抓手。”朱秀龙提到,医院极为重视迎考相关工作,着重完善了领导班子层--职能部门层--临床科室层组成的三级管理体系,制定出年度工作方案,拟定各项指标的院、科二级目标值,将国考指标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我们以目标为导向,形成层层分解、逐级落实、人人有责的工作格局。”
在朱秀龙看来,过程管理也不能忽视,要学会用数据说话。医院建立起重点指标监测体系,对临床科室的业务、质量、服务、发展等重点指标进行监控,每月定期公布、分析数据指标,每季度发布临床一线科室的负性指标清单,并在医院中层干部会上进行公开点评,以此落实医院精细化管理。
高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曹勇博士为患者施行粤西首例人工心脏(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手术
“日常工作究竟做得怎么样,最终结果是不会骗人的。”朱秀龙直言,医院在国考中注重闭环管理,会对指标负责职能部门、临床科室进行院科二级考核及奖惩。
医院针对不同类型的指标,出台了相应激励机制。年终表彰高质量发展国考指标单项奖,如四级手术进步奖、微创手术进步奖、科研创新奖等。“我们不看你做了多少,而是更关注你进步了多少。”朱秀龙坦陈,当绩效奖金与进步率挂钩,每个团队都成了“精算师”,会积极在医疗质量与运营效率的天平上寻找最优解,努力达成年度目标。
“当然,国考高分固然重要,但要始终坚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追求指标而增加群众的负担。”朱秀龙表示,作为山区百姓的健康守护者,高州市人民医院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让群众“少花钱、看好病”放在第一位,不断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可及性上下功夫。
比如,医院开展四级手术时,重点发展的是适合山区常见病的实用技术;而且,在费用控制上,医院通过推广适宜技术和优化临床路径,确保医疗服务的高性价比。
然而,在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大背景下,一些大手术、复杂手术,由于技术难度大、应用耗材多,费用很容易超额,医院常常做一例亏一例。这让很多科主任心存顾虑,也影响其开展三四级手术的积极性。
对此,朱秀龙作为医者的大格局尽显,他要求医务人员,面对这类需要救急救命的重大疾病,一定不能推诿病患,就算是亏损也要做,亏损金额将全部由医院来承担。
02
实力引领
国考成功“冲A”的背后,是高州市人民医院综合实力地全面提升。“只有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才能做到从容迎考,有的放矢。”朱秀龙说。
在学科布局上,高州市人民医院构建了“国家级平台+省级重点+市级特色”的专科矩阵。
其中,医院创新建立了粤西首个干细胞临床研究分中心,成为全国首家通过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与项目“双备案”的县级医院;医院通过了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中期评估,获评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示范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级临床营养科建设试点单位、广东省首家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示范单位。
医院DRG能力指数位居全省三级综合医院前列,9个学科进入全省前20,其中6个学科迈进全省前10。医院通过绩效激励、评优评先等方式鼓励各科室积极创建省市级重点专科,目前,医院有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8个市级重点建设专科。
粤西县域肾病临床领域的领军人物、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原主任史伟教授入职高州市人民医院,组织医护人员查房
为了寻求突破,医院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了肾病、康复医学和口腔三大特色专科中心,建立起多学科协作机制,大大提升了诊疗效率。
其中,朱秀龙对康复医学中心建设的重视,还要从一个朋友的诊疗经历说起。
这位患者做完关节手术后,由于康复没有跟上去,直接影响到他术后的功能恢复。“手术后的康复介入一定要趁早,此举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肢体功能,预防复发和出现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朱秀龙指出,骨科、脑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大型手术后,都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在中医药服务方面,医院创新设立了中医特色诊疗专区,将中医内科、针灸推拿等特色门诊与名医工作室有机整合,打造了“一站式”中医服务平台。
“‘家门口’有高水平医院,大病重症救治在身边,让县域群众足不出县获得优质高效医疗保障的理想正逐渐照进现实。”朱秀龙欣慰地说。
推动专科的高质量发展,人才是重要驱动力。高州市人民医院以“双百行动”为契机,建立了中山大学4个专家工作站和9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名医工作室、1个南丁格尔工作室,聚焦肿瘤治疗、干细胞、血管介入、内分泌、骨关节、胃肠外科、病理科、心血管内科、临床营养康复、泌尿外科、护理等领域开展高水平合作,推动专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介入科李家平教授团队与高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专家通过5G技术线上“联合”手术
作为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州市人民医院强化与高校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以科研赋能技术进步。医院至今已和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3所高校建立博士后联合培养机制,共引育博士后21人,当前在站博士后12人,已出站9人。
县级医院要学会“借脑引智”一直是朱秀龙秉持的观念。医院通过柔性引才,签约了10余位省部级医学大咖为特聘专家,重点“手把手、面对面”传帮带医院学科带头人,通过顾问指导、技术咨询、项目协助等,加强县域高端人才医疗服务供给。
在吸引专家下沉的同时,高州市人民医院也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打造“外引内培”人才发展模式。医院修订了博士后管理办法、在职人员读研管理办法;开设后备人才培训班,定期选派骨干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全方位鼓励支持职工学历、能力“双升级”。
目前,医院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3人,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入选省“扬帆计划”项目2人,博士后合作导师4人,博士、博士后31人,硕士197人,高级职称637人。
科研历来是县级医院的短板。朱秀龙分析,县级医院的主要职责更偏重基础医疗服务,在科研政策支持和资源分配上明显不足。再者,县医院科研项目申报渠道有限,国家级、省级课题大多向省级三甲医院倾斜。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县级医院的认可度低,中标率不足1%。
在此情况下,高州市人民医院加快科研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由高层次医学领军人才引领,组建高水平科研攻关团队。同时,医院加强与国内外大医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科研人员科研课题申报能力。2023年,医院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为73.85万元,较2022年增加了48.65万元。
03
服务奠基
县级医院地域、人群、需求的特点,注定了优质服务是其生存立足的重要一环。
“如果单纯从技术上考量,县级医院和省市级大三甲医院仍有不小的差距,能够拼的只有服务。”在朱秀龙看来,服务是县级医院发展的“重要抓手”。
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康复医学科带头人、广东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原主任张鸣生教授入职高州市人民医院,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多年来,高州市人民医院积极落实“患者需求至上”的理念,不遗余力地在优质服务上狠下功夫,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医院将“行医以德为先,服务以诚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努力打造既有技术温度、又有服务温情的山区百姓医院。在国考中,医院的满意度评价连续6年获得满分。
早在2002年,医院就开启了星级服务的探索,这慢慢地成为医院的服务品牌。星级服务最初从护理人员开始,逐步推广到临床医生、医技人员、后勤人员。目前,医院已经推行了全院全员星级服务。
“服务好不好,患者说了算。”朱秀龙介绍,医务人员带星上岗、绩效挂钩,星数越多,表明其服务水平越高,越受患者欢迎。“星级是动态调整的,医务人员升至四星、五星,医院的奖励力度加大;如果降到二星及以下,则会受到相应的扣罚。”
此外,医院通过优化就诊流程、推行分时段预约、设置“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等,让群众就医更便捷。针对老年患者、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医院开通绿色通道,还安排了志愿者提供全程陪诊服务。
还有,医院开设了夜间门诊和心理门诊,增设共享诊室,提供医防融合的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医院持续开展“120免费出车、暑期爱心救心”等公益项目,其中“暑期救心”至今已连办12年,共计为2752名贫困心脏病患者实施手术,减免费用约23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高州市人民医院持续完善互联网医院建设,打造“智慧型”医疗,推出线上复诊、快递送药,掌上下单、护理上门等全新服务模式,并将AI技术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显著提升了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打造更智能、更便捷、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需求。”朱秀龙说。
骨科黄春明教授团队实施医院首例“机器人+经皮闭合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
只有让职工感动幸福,才能把这份幸福感传递给患者。这是医院领导班子一直坚守的信念。
朱秀龙将医院比作一个“大家庭”,而每位职工都是家里重要的一份子。医院注重职工“家文化”建设,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组织丰富的文体活动等方式,持续提升医务人员的获得感和归属感。比如,医院每月开展“最美医护”评选,锻造职工积极向上的“精气神”。
医院还将关心、支持职工子女教育作为幸福职工文化的重要内容来抓。为此,医院自2013年起,开始实施《高州市人民医院职工子女教育专项奖学金、困难职工子女助学金实施办法》等制度,关心帮助职工家庭,为优秀职工子女颁发奖学金、助学金等,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幸福感。
谈到接下来的国考迎考规划,朱秀龙直言,医院将进一步实施“分层动态管理”策略:对优势指标建立监测清单,确保稳定;对次劣势指标开展专项PDCA改进,冲刺满分;对劣势指标实行分管院长督办,重点攻关。
“通过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国考指标持续优化,巩固县级医院领先地位,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努力方向。”朱秀龙笃定地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