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基医会”上,安徽省卫健委体改处副处长王宏伟向大家介绍了安徽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展与成效,他多次提到了当地提质升级的目标任务。
王宏伟介绍,在安徽省高度重视下,当地调动各方积极性,以实际行动促进医共体建设更成熟,健康效益更明显。
在全国率先创新县域医共体模式,
多个样本取得亮眼成就
王宏伟介绍,2015年,安徽在全国率先创新县域医共体模式,探索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其先后选择天长、阜南等15个县先行试点,由政府主导,在尊重意愿、双向选择基础上,由县级医院牵头,联合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每县组建1-3个医共体, 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功能定位,协同向县域内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在多个先行试点中,安徽省打造的“天长样本”,形成“上联三甲、下带乡村、全县一盘棋、上下一家人”的县域分级诊疗模式,连续多年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该地形成的“阜南经验”,按照“强县、活乡、稳村”原则建立县乡村三级之间的共同利益链,入选中央党校改革案例。
2019年,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提出将基本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给医共体使用,完善“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县乡村紧密型的利益纽带,实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

在医共体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安徽省有100个(80.0%)医共体对乡镇卫生院院长有绩效考核和任免权,123个(98.4%)县域医共体建立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议事决策制度,99个(79.2%)医共体设立财务核算中心,119个(95.2%)医共体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王宏伟在梳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进展和成效时表示,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方面,安徽省深入实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行动,全省县级三级医院达68家。医共体牵头医院中三级及以上医院占比52.8%,三、四级手术占比60.6%,在2023年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排名全国第7。另有75%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174个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水平,66.4%的医共体建立了远程诊断中心;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对口帮扶1288家乡镇卫生院,建成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738个、院前急救站点422个;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80%以上。
在促进医共体医疗资源分布布局方面,安徽省的所有牵头医院定期安排医务人员到成员单位坐诊、手术。95个医共体依托县域或医院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118个(94.4%)医共体建立中心药房,109个医共体实行药品耗材统一管理。
他说,在2023年,安徽省59个县住院总人次682.85万,人均预期寿命78.7岁,孕产妇死亡率 6.15 /10万,婴儿死亡率1.93‰,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32.34%,这意味着安徽省的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此外,安徽省“两包三单六贯通”、金寨县卫生健康工委深化“三医”协同先后入选2019年、2023年的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在2020年实现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连续三年在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监测评价中位列前三。
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升级的目标任务
王宏伟透露,安徽省围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质升级正在开展一场全新改革,紧扣“管理一体、资源整合、服务协同、利益共享”核心要义,夯实“两包三单六贯通”建设路径,围绕“六强化五提升”的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县域内协同服务、县域外预约转诊”格局。
该地提出的“五个提升”的工作目标是,到了2027年,安徽省牵头医院综合能力、县域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有序就医格局、医保基金使用效能、县域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具体来讲,是牵头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县域内住院率达到85%以上、重点慢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80%以上等,当然这也为当地未来构建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全管理体制,聚焦于“六个强化”
王宏伟介绍,为了实现“五个提升”工作目标,在未来形成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安徽省明确县域医共体改革工作,聚焦“六个强化”重点任务:
第一,通过健全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机制、优化县域医共体建设布局、落实县域医共体管理自主权、加强县域医共体绩效考核,安徽省健全管理体制,强化政府主导。例如金寨县依托县委卫健工委促进“三医”协同、提升医疗改革效率,现安徽省已有26个县成立县委卫健工委,5个市实现全覆盖。
第二,通过完善医保基金总额付费机制、公共卫生资金打包机制和结余留用与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建立慢性病医保基金按人头付费机制,安徽省完善包干机制,强化利益共享。比如在完善“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分配机制方面,对包干基金结余的分配原则上牵头医院不超过60%,用于人员奖励、学科建设、医师培训等,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余分配部分主要用于人员奖励。
第三,通过完善医共体内部决策机制、夯实人财物一体化管理、促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和城县联动、推进门诊慢性病患者取药、报销下沉村卫生室、加强内部绩效考核五点,安徽省持续完善运行机制,强化一体贯通。
第四,通过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县域医共体资源共享,加快能力提升,强化整合赋能。安徽省计划实施90%以上的县建成一所三级医院,在县城外选择1-2个服务能力较强的一类乡镇卫生院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加强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等具体措施,推进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
第五,通过建立会诊转诊服务机制、创新“服务三合”机制、提升同质化管理水平、加强药品安全管理,创新供给模式,强化服务协同。安徽省实体化建设运行会诊转诊服务中心提供会诊、手术、转诊等服务,建立转诊“白名单”制度,探索“两师、两中心”健康与疾病管理、“三师一患”慢病管理模式等,解决患者看病就医难点。
第六,通过落实政府投入保障责任、优化人事编制和薪酬管理、加强医疗保障政策协同,安徽省加强要素保障,强化政策支撑。这些措施中有打造“县级统筹、乡镇所有、县管乡用、以乡带村”的县乡村三级医院“编共体”,推行省内异地就医基本医保“同病同保障”等,完善县域医共体支持政策。
王宏伟表示,接下来安徽省将继续严密组织实施,强调将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纳入对各市卫生健康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强化部门协同,细化工作举措,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表、路线图;健全完善县域医共体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年度监测评价,实行分类管理;深入总结推广县域医共体建设经验做法,宣传进展成效和先进典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