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对外发布。其中提到,2025年底,通过实施5个对标全球领先水平的标杆型应用工程、组织10个引领全国的示范性应用项目、推广一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商业化应用成果,力争形成3-5个先进可用、自主可控的基础大模型产品、100个优秀的行业大模型产品和1000个行业成功案例。率先建设AI原生城市,推动本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高地。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林剑华介绍,《行动计划》更突出大模型的应用落地,将围绕机器人、教育、医疗、文化、交通五大领域打造标杆应用。

“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林剑华说,当前,国际国内人工智能发展从算力、数据、算法三要素不断推进大模型攻关,同步推进大模型行业应用。人工智能正加速与医疗、教育、文化、金融、消费、城市运行等领域融合渗透,生产生活的含“智”量也在不断提升。
北京是全国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密度最高、创新基础最好、关键环节最全、产业规模最大和竞争力最强的地区。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产值突破2500亿元,目前全市已备案上线大模型82款,占全国比重超四成,全国第一。
在既有的政策基础上,《行动计划》更突出大模型的应用落地,也就是对千行百业的赋能,从标杆应用、示范应用、商业应用等三个维度谋划推动人工智能应用,构建大模型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景图。
首先是标杆应用工程,将围绕机器人、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5个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综合型、标杆性重大应用工程,促进大模型核心技术突破,增强人工智能工程化能力,提高重点行业的科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形成大模型行业应用新生态。“北京医疗资源丰富,大模型可以在智能导诊、医生诊断上提供帮助,让人人拥有一个数字医生助手;人工智能也能帮助药物研发有新突破。”林剑华举例。
在人工智能+医疗方面,《行动计划》指出,围绕优质医疗资源,构建医疗监管机制创新、医院与医生科研成果收益均衡以及医院信息系统智能化升级的三者合一“北京医生”医疗大模型平台,释放医院、医生、大模型企业协同创新潜力,促进医疗、医保、医药等“三医”联动,建立高质量医疗数据标注库和医疗大模型训练可信空间。探索医生与医疗智能体协同机制,优化导诊服务、在线问诊、处方生成、用药咨询、慢病管理以及家庭智能医生等医疗辅助服务,推动互联网医院向人工智能医院升级。

在商业化应用层面,面向教育、医疗等多个行业细分应用场景,支持大模型企业、系统集成服务商、行业用户等开展API调用、云端模型调优,模型私有化部署以及智能体、智能助手等大模型应用研发。

此外,将布局建设一批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主要面向行业大模型相关技术产品的场景提供方和应用方,与大模型创新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共享场景资源、业务逻辑和行业知识,共同开发深度适配行业场景特点和需求的行业大模型产品,促进大模型新应用新产品实现落地。

北京将从组织实施、资源保障、资金支持、场景推广、人才引育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其中提到,对重大标杆应用工程和示范性应用,按照项目工程投资予以一定比例支持,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面向商业化应用,本市对基于标杆应用工程和示范性应用项目开展的API接口调用、云端模型调优,模型私有化部署以及嵌入式小模型、智能体、智能操作系统、智能助手等细分场景下的大模型应用落地项目发放模型券。模型券采用定期兑付方式,对各细分标杆应用工程、示范性应用以及企业可兑付的模型券金额设置上限,当年全市模型券可兑付总额不超过1亿元。面向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择优按照联合研发投入予以一定比例支持,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

来源:大健康派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布
内容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