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健全机制持续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有关情况。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徐斌在发布会上表示,为做好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服务管理工作,四川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加强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派出机构、接收机构、派驻人员以及帮扶对象“五方”管理,调动“五方”积极性。对下沉基层的医务人员,在待遇、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激励的同时,注重精神激励,每年会同省委组织部对“组团式”帮扶成效显著的受扶县和优秀帮扶团队予以通报表扬。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徐斌
在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过程中,受地理位置影响,不同城市发展差距较大,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比较集中,这对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特别是四川,作为典型的西部省份,不同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较大,凉山、甘孜、阿坝三个州的面积占全省的61.3%,三级医院仅占全省的4.8%,交通、语言、环境等,都是影响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因素。
徐斌介绍,四川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上述困难。
一是针对交通不便的问题,四川省探索建设了省级互联网总医院、市县分院,打造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5G+专网”远程医疗网和基层卫生信息网,通过信息赋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比如,在海拔3500米的壤塘县南木达村,通过省互联网医院,群众可以随时享受到千里之外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大专家的远程诊断。
二是针对语言不通的问题,四川专门成立了汉藏、汉彝双语服务队,编制汉藏、汉彝培训及科普宣传教材,在“千名专科医师进家医”“万名医护走基层”“健康知识上高原”等系列活动中,搭建起语言沟通桥梁。比如:今年上半年,在凉山州开展的万名医护走基层活动中,当地的汉彝双语服务队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三是针对人才留住难的问题,通过大学生村医计划、定向培养、社会招聘、退休医生帮带培训、提能培训等模式补充乡村医疗卫生人才,全力做好编制、待遇、养老等保障,吸引更多医学类大学生扎根农村。全面实施万名乡村医生春苗工程,采取全科医师特岗人才项目、急缺人才招聘等措施,力争每年培育本土人才不少于1万人。
近年来,四川在城市大型医院与县级医院、城乡医疗机构之间建立了有效的合作关系和交流机制。徐斌介绍,一是推动专家下沉,提升服务能力。四川省在国家中西部协作选派医疗专家支援四川省工作的基础上,在省内49家三级医院选派230名专家,“组团式”帮扶所有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提升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医疗服务能力和急诊急救能力。每年向基层选派2000余名医疗骨干开展对口支援“传帮带”,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去年,全省受扶县医院的门急诊和住院人次、手术台次分别提升12%、19%、7%,平均每个县新增新技术新项目153个。全省57.5%的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除凉山、甘孜、阿坝三州以外,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达到了国家服务能力标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推动服务下沉,提升就医可及。四川省在14个国家和省级试点城市建设了36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医疗集团中的牵头医院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管理、医疗运营等能力。此外,四川省还在所有涉农县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去年以来,通过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服务群众500万人次;推动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全覆盖下沉至所有村卫生室,总诊疗人数超过1亿人次,让更多群众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三是推动技术下沉,提升资源效能。由三级医院牵头组建省市县三级专科联盟和质控中心,指导县医院开展专科共建、适宜技术推广、中医中药应用和人员培训等。针对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打造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5G+专网”远程医疗网和基层卫生信息网,覆盖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等医疗服务,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