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公布的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绩效考核等级B+,以总分707.8分的成绩位列全国第526位,较上一年度上升149名。 据悉,今年2月,绵竹市人民医院成功晋级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早在2017年,绵竹市人民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启了医联体建设,近年来,医院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成绩斐然,第二住院大楼即将启用,建成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5个、德阳市医学重点专科12个、德阳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建项目7个,在省内同级医院中名列前茅,并成功建成德阳市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德阳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作为当地龙头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绵竹市人民医院如何更好地走好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更好地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呢?为此,《健康县域传播平台》专访了绵竹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嘉铭。 党建赋能 激活高质量发展引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要实现好保障人民健康的战略任务,就必须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对此,绵竹市人民医院深入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用高质量的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的发展。 刘嘉铭介绍,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就是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全过程、各环节。为此,医院坚持推行党建+,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深度融合效应得到新凸显。 院领导班子召开党委会议 “近年来,医院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积极实施人才兴院战略,优化人才聚集‘软环境’,注重‘外引内培’,进一步提高医疗队伍整体水平和业务素质。”刘嘉铭说。 为建成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医院修订了《中层干部聘用管理办法》,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干部管理制度体系。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深化“双培养”机制,实现支部建在科室比例、业务骨干担任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比例“2个100%”。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了解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与“双培养”机制,即在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严把党员入口关,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发展医疗专家、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医务人员等高知识群体入党,把业务骨干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达到支部书记与科室主任一肩挑的效果,使党员干部成为助推医院发展的主动力。 刘嘉铭介绍,为扩大人才队伍的“盘子”,医院坚持培养和引进同向发力,仅2023年就聘请学科主任4名,招聘研究生学历13人,选派业务骨干80余人次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等接受短长期业务培训和研修学习。 华西医院康焰教授在ICU指导工作 引得进人才,如何更好发挥人才“能量”,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赋能呢?刘嘉铭透露,医院党委全面畅通了优秀人才提拔晋升渠道,做好人才薪酬待遇、安家费等保障措施;修订《专业技术职称聘任管理规定》,充分发挥绩效杠杆作用,同时赋予学科带头人更大技术创新决定权和学科建设经费使用权,体现医务人员价值。2023年,医院多人荣获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名医、四川省“卫生健康英才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和拔尖人才、德阳名医、德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称号。 在学科建设上,医院成立了学科建设办公室,着力推进省级、市级重点专科建设,科室综合能力提升。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医院党委还创新推出了“党建查房”党建工作法,定期由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和党务工作机构负责人组成查房小组,到支部科室开展“党建查房”,遵循党建业务同检查,党风行风同督查的原则,“双轮驱动”,协同发展。 在高质量党建引领下,2023年,绵竹市人民医院CMI值、DRG组数在全省72家三乙医院中分别排名第4位、第3位,诊疗服务实现“六升六降”;新增德阳市医学重点专科3个、德阳市临床重点专科1个,新建德阳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学科建设取得新成效。 推进医共体建设 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近年来,绵竹市人民医院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 “我们通过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创新医疗服务共享模式,促进医疗服务均质化发展。”刘嘉铭告诉《健康县域传播平台》,医院通过实施华西——绵竹医联体建设区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提升本地医疗机构技术水平,促进医院综合实力向成都大三甲医院看齐。 从2017年起,华西医院便与绵竹市人民医院开启了深化办医合作。在这期间,华西陆续下派4名管理干部担任医院主要领导,传输华西医院优秀的管理经验;下派30余名专家教授担任医院相关科室的学科主任和特聘专家,通过教学、查房、坐诊、科研、手术等方式,一方面不断提升各个临床科室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将医疗服务送到了绵竹基层,让绵竹当地患者免去了往返华西的劳苦奔波。同时,双方利用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远程查房、远程诊疗、远程教学、5G远程实操等技术手段密切地开展医疗合作,不断地拉齐双方的技术差距。 与华西医院开展远程床旁查房 刘嘉铭介绍,为了推进医共体建设,医院先后制定并完善医共体实施方案和管理章程十余个,成立绵竹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发展中心,以“一办八部二中心”的模式建立组织管理架构,定期召开医共体建设专题会,推进相关工作。此外,医院还通过借鉴华西医联体建设经验,下派专家至成员单位担任副院长、学科主任,深入开展教学门诊、指导查房、培训讲座等,指导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为缓解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2021年,医院争取专项资金1.34亿元,选址新建四川省首个集中型县级区域医疗技术服务中心暨卫生健康教育中心,涵盖影像、心电、检验、病理、消毒供应、医学教育、浆洗中心“七大中心”中心,该中心的成立,实现了基层检查、中心诊断、结果互认,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节省群众就医时间和费用。 华西医院普外专家来绵竹义诊 同时,医院按照相关文件政策,积极推进医共体建设管理统一、药物统一、经费统一、信息统一等“八统一”要求,加快实现卫生院技术能力提质增效。此外,医院还牵头组建了德阳市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推动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与医联体、医共体一体化建设。 数据显示,2023年该院影像中心、心电中心共接收会诊病例10万余例,检验、病理中心接收外送标本1500余例,依托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越来越多的群众从中受益。 强化慢病管理 更好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当中,明确提出了到2030年要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的目标。 对此,刘嘉铭表示:“对高危人群的慢病管理是提高其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一所县级医院,做好慢病管理更是落实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关键所在。” 为深化华西——绵竹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扩容下沉,绵竹市人民医院加入了华西医院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四个专病医联体,成为华西专病医联体互联互通3家试点单位之一。 此外,医院还积极参加华西“3+13+N”慢病全程管理区域联盟建设,“3”即华西天府医院、华西上锦医院、华西厦门医院;“13”包括绵竹市人民医院、华西三亚医院、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眉山市人民医院等华西医疗联盟医院;“N”面向愿意加入联盟的医疗机构,做好慢病三早防控管理。 不仅如此,绵竹市人民医院还持续加强华西肺结节全程管理中心绵竹分中心的建设,实现专病管理师团队协作、专病数据库支撑、专病精准化宣教三大创新模式,肺结节全程管理中心累计建档1846人。 “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问题常常不止涉及一个专业,而多学科诊疗是解决慢病患者健康问题和‘看病难’问题的有效举措。”刘嘉铭介绍,为给筛查出的高危患者提供最优医疗服务,医院成立了由公共事业发展部、医务部、护理部、胸外科、肿瘤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放射科等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MDT团队,定期对高危患者进行多学科讨论,研究综合管理策略;对疑难患者通过远程会诊,由华西医院专家直接看诊,共商解决方案;对稳定期患者通过医共体与镇卫生院和家庭医生保持长期联系,共同落实日常监测和健康管理举措。 上下联通、多科协同的诊疗模式,让呼吸慢病高危人群或患者能够在MDT团队这一个“科室”,既可以解决内科、外科、营养、护理等多重健康问题,也能够获得华西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得到国内顶级医疗资源的健康智慧所带来的健康收益,较好地解决了“看病难”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行慢病管理,进一步加强医院慢性病随访监测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医院还建设了慢病随访系统,引入了一键式AI语音随访机器人功能,通过目标随访患者全覆盖,有效采集患者回答的问题,并自动转录为文字记录,形成与之匹配的随访记录,医务人员可以在系统后台动态了解患者情况,提升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慢性病监测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更好地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党旗下的庄严宣誓 “‘硬件’筑基,‘软件’赋灵。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又温馨的医疗服务。”刘嘉铭表示,绵竹市人民医院将继续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道路上守正创新,持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做好县域居民健康“守门人”。
责任编辑:杨宇轩
审核:莫言枫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