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期对武汉委/省/市/区属医院+三级医院【103所】运营状况进行观察。


注:全国各地医院观察在文末。


NO.01

武汉简介


武汉市,简称“汉”,别称江城,湖北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超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千米。


01
2022年


全市卫生机构共6818个,比上年增加233个

医院362个,比上年减少2个

公立医院101个,民营医院261个

三级医院76个,三甲医院29个


全市床位9.86万张,医院8.52万张

千人口床位为7.18张


全市卫生机构在岗职工15.8万人,比上年增加2683人

医师4.77万人,比上年增加611人

管理0.97万人,比上年减少1019人

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为9.43人


全市卫生机构总诊疗8160万人次,比上年减少774万人次

医院5316万诊疗人次,比上年减少475万人次

三级医院总诊疗4580万人次,占医院的86%


全市卫生机构总出院282万人次,比上年减少0.92万人次

医院262万出院人次,比上年减少0.81万人次

三级医院总出院236万人次,占医院的90%


全市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73%,比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

医院病床使用率为77%,同比下降3.3百分点

公立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3%,同比下降4.7百分点

三级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2%,同比下降5百分点


全市医疗机构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8.5日,比去年减少0.3日

医院为8.6日,同比减少0.3日

公立医院8.5日,同比减少0.4日

三级医院8.2日,同比减少0.4日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37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01万人

按常住人口年均估算居民年均就诊次数为5.9次(未剔除外地患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全国前三位“上海10.7,北京10.4,浙江10.3”(2021年)。



注:数据来自武汉市卫健委。

02
2023年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7%,GDP全国第9(城市排名)

年末常住人口1377.4万人,较上年末增加3.5万人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万元,比上年增长5.8%

全体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4%,医疗保健上涨0.6%


年末共有卫生事业机构6981个,床位10.61万张

每千人拥有医院病床6.64张

卫生技术人员13.60万人,增长4.9%

医生5.05万人,护士6.62万人。

年末共有三级医院80个其中三甲医院30个


注:数据来自武汉市统计局。

03
服务体系规划(部分)


1.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

支持打造一批能代表全国顶尖水平、具备国际竞争力、引领区域医学发展的国家医学中心,提升武汉医疗卫生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鼓励争创国家医学中心2个和省级区域中、西医医疗中心各5-10个,向周边地区提供急危病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带动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中外合资或合作办医模式,引导在光谷、车谷、长江新区、武汉新城等地优先布局1-2个国际医院。

2.综合医院

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规模适度”的原则,优化调整全市综合医院的数量和规模。非新建城区原则上不再增设政府举办的综合性医院。主城区进一步优化提升,有序疏解过度集中的医疗服务资源,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支持有条件的中心城区综合医院通过异地迁建、新建分院的方式,提升中心城区新建城区和新城区医疗水平。支持市区公立综合医院特色化发展,鼓励中心城区部分二级综合医院转型为接续性医疗机构。新城区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至少建成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支持社会资本在南湖、常青、徐东、后湖、杨春湖等人口较密集、医疗资源较薄弱的地区和长江新区、武汉新城、新城区举办非营利性综合医院。

3.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院

支持市级中医医院、市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分院区,推进市中医医院药学基地迁建,发展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强区级中医医院建设,基本实现区域内建有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江夏区中医医院建设三甲中医医院,新洲区、蔡甸区和武汉经开区等中医医院建设三级中医医院。

强化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鼓励开展中医特色医疗机构连锁经营。推进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在医联体建设过程中,不得变相地取消、合并中医医院,不得改变其功能定位,不得以各种理由在事实上削弱中医医院建设。

4.专科医院

加强区域规划布局和医疗资源信息公开,根据现有的专科分布情况,结合实际需求,合理规划设置专科医疗机构。

在现有优质专科医院的基础上,建设基于专科医学高地的高峰。按照扶强、补短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综合实力强的综合或专科医院将口腔、眼科、心血管、儿科、妇幼保健、皮肤、创伤、传染病等优势专科继续建大、做强,将人民群众亟需的肿瘤、精神、老年、康复、脑科等专科补齐、建强。支持大型公立医院以“院中院”等多种形式提升专科诊疗水平和知名度,打造武汉地区专科医疗服务高地。

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具备一定规模、高水平的专科医院,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老年、康复、精神、儿科等临床急需和特点明显的专科医院。

原则上不再新增100张床位以下的皮肤病专科医院。


——武汉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3-2025年)

武汉市卫健委,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8月3日



图 黄鹤楼




NO.02

市域医疗


图©武汉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


01
医院预算



注:部分医院未检索到公开预算数据,社会指社会办医。


观察

头部医院基本为全国知名医院,双百亿医院(委属)

本年度前十医院事业收入预算平均增长5.4e,增速11%;

本年度预算20e+医院共10所,即前十预算医院;

本年度预算10e+医院共15所,事业收入预算平均增长4.2e,增速11.7%;

整体业务增长预期较大,或与2023年实际业务发展情况有关。


检索到31所三级社会办医院,其中三甲3所,总量比一些省级地区还要多。

三级社会办医分布:眼科9所,综合6所,妇产5所,耳鼻喉3所,口腔、其他专科各2所,精神病、康复、心血管、肿瘤各1所。


结合第一张中三级医院诊疗人次占全市医院的86%,出院人次占90%,整体竞争较为激烈。


注:

1.预算数据源自各地区省市区县级卫健委、医院公开发布;

2.本年收入为当年预算,不含上年度结转,可理解为总收入,备注中的2023等表示当年预算、决算;

3.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可理解为医疗收入[不完全等于];

4.医院等级来自信息检索,有时效性,医院级别依据卫健委预算归属,医院类型来自医保分类;

5.民营医院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以外的医院,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台港澳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院,本观察中社会办医包含民营医院;

6.医院级别、类型、等级来自于信息检索,请以官方正式发布为准。


NO.03

医院观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1900年同济医院由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创建于上海,1955年迁至武汉。

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项目40个(全国第二)。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始建于1866年,编制床位6000张,现有职工7751人。

10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5个科室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年接诊患者670万人次,住院治疗近30万人次,住院手术约12万人次。

综合绩效考核稳居A+行列。




湖北省人民医院

由早期共产党人陈雨苍博士创立于1923年,在职职工7000余人。

2021年医院门诊量580万,位居全国第8,开放病床5688张,位居全国第10。

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来源:医院运营咨询


点赞(1)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布
内容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