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管颜青 通讯员 王芳)九岁是孩童茁壮成长的关键期,也是一家医院躬身奋进、沐光而行的宝贵年华。


提起义乌,很多人会想到它是“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在这座充满无限活力和可能性的城市里,将近九岁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简称“浙大四院”)正迎着时代的主旋律书写着属于她的传奇。五岁那年,王凯从浙大二院赴任浙大四院,此后,医院在缺乏可复制的经验下形成了“三院一体”的发展模式。短短三年,年轻的医院从浙中西老百姓家门口的省级医院,到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国考”中最年轻的“A+等级医院”,再到浙中西首家高校附属省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新时代新挑战的征程中,如何心怀"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这是挑战,更期待奔赴辉煌的未来。作为浙大求是特聘医师的王凯院长,逐梦前行。‍


王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院长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和“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党委副书记




01
坚守初心:要“顶天”也要“立地”

2019年,王凯赴任浙大四院,他迅速抓住了这家医院的特点,一是“医院新”,二是“定位高”

“这里什么都是新的,空间环境是新的,人员是新的。刚来的时候需要形成众多共识,譬如在文化理念凝练、流程优化、管理体系创新等方面需进一步强化。”王凯回忆说。

医院的定位很高。浙大四院身处义乌,是浙江大学与义乌市政府签署协议共建的医院,肩负着将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至浙中西区域的使命。2019年,校市再次携手,在浙大四院的基础上共建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和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启程“三院一体”发展模式。同时,浙江大学非常重视浙大四院,把医院作为学校在浙中地区的重要医学板块,这也是适应地方发展和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需要。

这就对医院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顶天”,也要“立地”。“顶天”是指要与浙江大学发展的需求结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流附属医院。“立地”则是接地气,与义乌当地的文化和医疗需求等相匹配,引领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态势。

如何在新时代新挑战中不断优化提升高质量管理,既要极富创新能力,又要坚守精细精准管理。王凯一上任就作了深入调研,围绕医院的管理部门、业务科室,角角落落都走了一个遍,从查摆分析问题入手,再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他决心在更高使命愿景引领下,将从全国甚至全球各地引进的已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医院员工凝聚在一起。

基于浙大四院的文化基因和渊源来源于其母体浙江大学以及根植于义乌这块热土勤耕创业的精神,浙大四院的核心价值观“求是创新人文卓越”是其精神内核所在。“求是创新”来自浙江大学的校训;“人文”是倡导人文文化,让医院充满温暖大爱,解患者之忧,令患者满意,打造员工具有幸福感、荣誉感和成就感的医院;“卓越”则是践行使命——以卓越的科研、教育和服务促进人类健康。

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医务人员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上下一条心,向着“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国际医学中心”愿景启程出发。

王凯院长在带队查房

02
大疫大考:于变局中开新局

尽管愿景很美好,但正当王凯准备大干一场时,新冠疫情突如其来,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大疫大考,“对于一家新建的医院来说,刚准备发展就遇上了疫情,这对开展新技术、引进人才、学科建设的影响都很大。”王凯坦言,浙江大学是应对疫情危机时的坚强后盾。记得在2022年8月义乌8.2疫情期间,浙大在短时间内组织了一批附属医院的专家团队全力支持浙大四院的疫情防控和业务发展,为渡过难关带来了力量和底气。在12月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期,浙大四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项举措要求,为顺利确保平稳转段,把工作中心从防控感染转移到医疗救治上,以“保健康、防重症”为核心目标,加强科学研判,提前统筹布局,快速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做到五坚持、五强化、五确保,积极应对疫情波峰,为人民健康守住生命防线。

如何转危为机?首先是勇于担当。从2020年初起,浙大四院成为了义乌市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从义乌市第一例新冠患者收治到后期全市大部分的新冠患者的救治,浙大四院与义乌人民紧紧站在一起。同时,医院派出了精兵强将支援武汉、新疆、上海、贵州等地及省内多地的疫情防控,在守护家园的同时,极大提升了知名度。

有了知名度,还得不断提升学科声誉,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王凯把目光重点投向了品牌专科建设和人才引育。

“医院强一定是专科强,专科好才能医院好。浙大四院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我们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专科建设的引擎。”王凯介绍说,聚力品牌专科建设是夯实高质量发展之“根”。近年来,医院高水平打造了肺癌专科、生殖专科、脊柱专科、关节专科、肝胆专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介入外科等王牌科室,形成妇产中心、呼吸医学中心、心脏中心、主动脉夹层中心、脊柱外科中心、消化病中心等多个特色中心。

这不仅形成了区域内的品牌和龙头学科,也让以往跑去杭州、上海看病的浙中地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人才队伍建设是年轻医院另一大薄弱环节。依托浙江大学名校品牌效应和各附属医院的人才优势,浙大四院筑巢引凤,从全国各地“招贤纳士”。通过“以待遇引人,以平台育人,以事业留人”的方式,医院引育了一批国家杰青、求是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等高层次人才,完善了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人才梯队,为医院多方面发展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

医院年轻,年轻化是人才队伍的特点之一。根据医院的统计,全院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31岁,充满了孕育无限可能的激情与活力。王凯说:“大家很有干劲,执行力很强,但也相对缺乏经验。除了在实践中培养他们外,接下来还将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医院在科学研究上重点发力,以科研为抓手,开展临床研究、转化研究、基础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为例,2019年只有1项,2022年已经达到了17项,发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论文百余篇。

“我们加强学科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服务能力及水平不断提升,我们的手术量这三年增长了130%,吸引很多周边身份甚至新疆、海南专程过来的病人。”王凯说。


03
迈向国际:打造医学中心“金名片”


伫立在这包容性强、国际化程度高的城市里,王凯又有了新的目标,期待打造国际医学中心这一“金名片”——对标美国的梅奥医学中心、麻省总医院、克利夫兰诊所等世界一流国际医学中心,将医院、医学院、健康研究院“三院一体”共同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医学中心”

“我们医院才9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凯感慨道。与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和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启程“三院一体”发展模式,这为浙大四院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意味着浙大四院从一家医院走向“医、教、研、产”紧密融合发展的医学中心——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在学科建设上,王凯希望能够借助“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和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的整合发展,将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相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王牌学科。在临床上发现的问题,通过基础或临床研究能进一步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将治疗技术、临床转化等方方面面进行融合,通过研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通过问题转化为研究动力,发展之源泉,真正解决患者临床实际需求,又促进医学教育、医疗技术发展、科学研究及临床转化等全面融合发展。

在人才队伍上,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引进和培育国家杰青、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等高层次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医院管理上,注重提质增效。如今,医院已形成“复杂问题简单化,业务问题数据化,管理过程信息化”的管理文化,未来将进一步明确管理措施,健全规章制度,多措并举,助力医院“看得更远,跑得更快”。

与此同时,医院正在智慧医院建设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省级医院数字化改革的先锋,医院率先建设“数智医院”,建立了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将最新的数字化、信息化的成果运用到医疗的诊疗体系和医务管理中,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改善服务流程。

近年来,医院开通了浙中地区首条5G医疗无人机运输航线,并引进全省首台全自动采血机器人,还创新打造浙江省第一家实现全过程医疗服务的5G“移动数字医院”,涵盖微型诊室、CT、B超、心电图、血化验等检查、远程会诊、移动护理、药事指导、线上预约、健康随访、无人机物流支撑等齐全的医疗服务和功能。

对此,王凯表示:“‘移动数字医院’深入乡村、镇街,让百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目前肺癌筛查、甲状腺筛查、前列腺筛查等公益筛查项目已全面铺开,从2021年3月活动开始,移动CT车开到江西上饶、丽水市、金华市(金东区、婺城区)、浦江、磐安、武义、东阳、兰溪、永康等省内外10个城市,已走遍义乌市14个镇街,146个基层社区(村)、企业,开展公益活动300多场,通过免费体检服务、“健康讲师团”、专病筛查、体检报告解读咨询、急救技能培训等。截至2023年3月,累计服务人数22000余人,筛查发现需长期随访患者8000余人,高危结节650人。开展健康讲座180场,惠及人数15000余人。真正做到让老百姓早发现、早预防、早就医、早治疗、早康复,切实给老百姓提供最有价值的健康医疗服务,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同时,大力提升涉外服务自助化,义乌常住外国友人超上万人,仅2022年接诊外籍患者达1.53万人次,涉外医疗服务基本无障碍沟通。”

锚定目标,立足浙江、服务全国、放眼全球,宏伟的蓝图正逐步化为现实。

版面报道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布
内容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