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要发展好,有两大关键因素:一是硬件,二是人才。
来源: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编辑:北玄
封面来源:pixabay
甘肃省庄浪县南湖中心卫生院始建于1957年,于2019年通过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承担着南湖镇1.9万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和庄浪县北部五个乡镇约6万人的医疗救治任务。
院长张向军是外科出身,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守在南湖中心卫生院,如今快30年了。
2019年,张向军升任卫生院院长。巧合的是,那一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始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他抓住这一契机,认真研读相关文件,对比标准、查漏补缺,带领卫生院一举通过评审,成为全国首批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那一年,全国通过评审的有996家,甘肃省有25家,平凉市仅有2家,庄浪县仅我们1家。”张向军办公室的资料柜里,至今还保存着当年翻阅过的材料,上面的笔记满满当当,他也因此成为甘肃省优质服务基层行现场评审专家。
2019年之后,南湖中心卫生院开始走上高速发展之路:2021年12月,被甘肃省卫健委认定为“甘肃省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基地”;2023年10月,成为庄浪县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医院之一;2024年12月,胸痛救治单元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并授牌;2025年5月,被县卫健局认定为庄浪县癫痫治疗中心。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里,乡镇卫生院做好公卫和慢病就行了,其他的技术不需要掌握太多。张向军认为,对基层医疗从业者来说,这种思想要不得。
“我们要想方设法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真正做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向大医院看齐,去追求各种高精尖技术,这不现实,但最常见的疾病我们要承担起来,建好相关科室。”
比如说眼科。“我们最起码要掌握眼科的两种技术,一是白内障手术,二是青少年近视防治。”张向军解释,我国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80%,许多患者因经济、医疗条件等因素,长期忍受着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痛苦,这种情况在农村很常见。另外,近年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逐年攀升,也应引起注意。
“建好眼科,给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帮助更多青少年防控近视”,成为南湖中心卫生院的阶段目标。卫生院多方筹措资金,先后购置了验光仪、数码裂隙灯、糖尿病眼底筛查仪、非接触式眼压仪、眼科AB超、角膜屈率计、带状光检影镜、手术显微镜等眼科诊疗设备,极大地改善了眼科诊疗的硬件条件,为科室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022年,卫生院和与兰大二院眼科建成专科联盟,兰大二院眼科专家定期到卫生院坐诊、手术示教、开展学术讲座。
设备和人才都有了,眼科开启了精准诊疗的新篇章。近三年来,已累计为290名患者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人均费用较省级医院节省4000多元,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开展白内障手术
“之前,镇上有两位白内障患者,一位是在我院做的手术,是兰州二院专家过来给做的,医药费报销之后只花了1000多元;另外一位患者则亲自跑到兰州,也是兰州二院专家给做的,却花了小1万元,效果都一样,花费差距巨大。”张向军感慨地说,“到省医院看病,住院费和手术费都比卫生院贵,交通、餐饮、住宿样样都要花钱,这对老百姓来说是很大一笔开销。”
青少年近视防控方面,2022年,在甘肃省卫健委的支持下,卫生院通过了韩红爱心基金会考察答辩,与之签约了“曜日之光-关爱儿童眼健康项目”,连续三年为辖区内2684名儿童开展了免费视力筛查,通过医学验光为350多名儿童免费配制眼镜,并为2684名儿童免费发放了爱眼书包(包内有护眼台灯、板羽球、视力检查表)。
眼科的崛起是南湖中心卫生院专科崛起的缩影。除此之外,当前,该院骨外科能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胃癌根治术和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医康复科能开展针灸、拔罐、小针刀、火龙罐、宫氏脑针等中医适宜技术。
目前,卫生院床位150张,设有内、外、妇、儿、中医、康复等9个临床科室及放射、检验等5个医技科室,年门诊量7万人次,住院病人约6000人次,年手术500余台次,检验科可开展检验检查项目200余项。
张向军说:“今年,我们要力争建成基层版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确保更多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规范、有效的救治。”
检验室
专科要发展好,有两大关键因素:一是硬件,二是人才。
张向军讲了一个让他多年不曾释怀的事儿:“医院之前有个妇产科主任,技术特别好,周边老百姓都很信任她,那时候,医院每年分娩量能达到五六百人,剖腹产手术五六十台,比县医院也不差。她儿子高校毕业后在深圳的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她就跟着一起去深圳了。她离开后,妇产科直接就‘崩溃’了。”
他不无痛惜地说:“现在的大夫也很好,但百姓的信任不是一朝一夕建起来的。去年一年,我们的住院分娩量还不到20名,剖腹产的仅有2个,大部分都是因为急产才来的。”
这件事情让当年还未担任院长的张向军领悟到:“人才培养不能断,需年年选拔,年年培训,避免青黄不接。”
因此,近年来,卫生院坚持大力实施“人才兴院”战略,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坚持选派20余名业务骨干到省、市、县级医院进修学习;同时利用与省级医院建立的医联体和专科联盟的优势,定期聘请省级知名专家到该院开展腹腔镜、前列腺电切和白内障等手术指导、学术讲座和业务培训。
到省级医院进修学习
“其实,培训的医护中留下来的仅有三分之一左右。很多医生到了独当一面的时候,就离开了,有的去了县里,有的去了市里,还有的去了省里;有的为了孩子,有的为了老人,总有一些客观因素让人无可奈何。”对于人才的流失,张向军表面上已经能坦然面对了,“这是所有基层医疗机构的痛点,我们会尽量提高薪资待遇,提升平台价值,让人才心甘情愿留下来。”
他同时也表示,想让人才留在基层,仅靠基层医疗机构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政策引导和社会支持等多方合力。
据了解,目前,南湖中心卫生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52人,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39人。
无限贴近百姓 做好医防融合
站在辖区百姓的角度看,与其他医疗机构相比,乡镇卫生院有一个天然优势,那就是离百姓更近。“我们镇离县城30多公里,老百姓要是去县城看病,有时候一来一回就是一天。来卫生院看病就不一样了,早晨过来看病,都不耽误中午回去做饭,更不会耽误下午干农活。”张向军说,“我们得用好这一优势,与老百姓无限贴近。”
南湖中心卫生院以公卫、慢病管理等为抓手,大力推进医防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2023年召开的甘肃省第一届基层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张向军受邀就医防融合做了工作交流和经验推广
卫生院以省级慢性病综合防范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探索建成了“防治结合、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慢性病综合管理工作体系,推动慢病“防、治、管、教”的深度融合。
防治结合就是医防整合,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慢阻肺等慢性病有高危因素人群进行健康宣教、运动、饮食等生活方式指导,防止向确诊病例演变,同时对已确诊的慢性病病人纳入管理规范指导治疗。
分工协作就是建立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院长亲自抓,公卫人员具体做,临床人员全力协作的工作格局,成立各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全科医生和慢病专干包村的体制,明确各自职责,靠实工作责任,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优势互补就是把医院的资源整合,推动临床与公卫的深度融合,使临床成为公卫的技术支持,公卫成为临床基础保障。全科医生从健康咨询、健康体检、体检结果反馈、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签约服务、疾病筛查、住院治疗随访管理等,全流程参与慢病管理,提高了管理人群对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依从性。
全科医生入户宣讲
张向军举例:“2022年之前,医院的体检工作非常难做,老百姓都不愿意来,医护人员为了提高体检率,还得自费买一些小礼品。现在好了,到了体检时间,除了一些卧床的百姓,其他人都争相而来。”
原来,从2022 年开始,医院改变了以往体检结果反馈方式,以前由村医一人向群众反馈改为全科医生、包村专干、村医组成的签约团队向群众反馈。
“过去,体检报告仅简单交付给百姓,缺乏详细解读。百姓看不懂报告,自然认为体检无用,甚至误以为抽血样本被医院挪作他用。现在,签约团队能全方位地为老百姓解读体检报告,告诉他们异常数值代表的含义,并提醒他们日常生活中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老百姓都觉得非常好,自然就愿意来了。”此外,医院还贴心地给体检报告提供了一份精美的包装,方便老百姓保存。
上下联动就是建立村卫生室与卫生院、卫生院与县级医院之间的联动上下转诊机制,村医在入户随访和日常治疗过程中发现一些病情不稳定,需住院的患者及时与包村全科医生联系,通过绿色通道给予住院治疗,病情稳定的交由村医进行规范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南湖中心卫生院鼓励全科医生到老百姓家里去,与老百姓多沟通,跟他们做朋友。“除了向百姓提供健康指导外,医护们也可以趁机给医院做个宣传,让老百姓知道,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是值得信任的。”
“老百姓的信任,正是基层医院发展的根基。”对此,张向军深信不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