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殖技术是为不孕不育夫妇提供生育支持的重要医疗手段,目前我国育龄人群的不孕不育发生率约为12%-15%,涉及约至少5000万家庭。辅助生殖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授精(IUI)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即试管婴儿)两大类,其中试管婴儿技术应用最广,包括第一代(体外受精IVF)、第二代(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和第三代(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截至2024年底,中国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已实现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保全覆盖,目前已惠及超100万人次,有效助力不孕家庭圆“生育梦”。
在工作中,小编也经常收到网友关于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后,具体报销政策的提问。为进一步回应网民疑问,我们请地方医保部门梳理了当地辅助生殖报销政策,计划分别向大家介绍。这次是贵州省的辅助生殖报销政策,欢迎大家关注,有不清楚的问题,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提问。
自2024年12月10日起,贵州省正式将一系列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畴,为有生育意愿的家庭带来了福音,解决了“不能生、不敢生”的问题。目前,全省参保人累计已有1.15万人次享受辅助生殖报销,医保基金支付1248万元。
PART1
辅助生殖项目
贵州省将12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包括:
1.普通诊疗项目(不设个人先行自付比例):取卵术、人工授精、精子优选处理、切开取精术。
2.特殊诊疗项目(个人先行自付10%):胚胎培养,胚胎培养-裏胚培养(加收),胚胎移植,胚胎移植-冻融胚胎(加收),组织、细胞活检(辅助生殖),显微切开取精术,单精子注射,单精子注射-卵子激活(加收)。
PART2
医保报销政策
(一)报销比例
1.职工医保:普通诊疗项目报销70%,特殊诊疗项目扣除10%自付比例后按70%报销。
2.城乡居民医保:普通诊疗项目报销50%,特殊诊疗项目扣除10%自付比例后按50%报销。
(二)费用限额与次数
1.报销次数。每个项目限报销2次/人,支付金额计入住院年度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不占用普通门诊额度)。
2.个人负担费用待遇。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费用,不纳入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公务员医疗补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支付,医疗救助对象可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医疗救助待遇。
3.无起付线。辅助生殖类项目不设起付标准,直接按比例报销。
PART3
定点医疗机构名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