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征集数字健康典型案例(第三批)的通知》,征集范围涵盖信息平台建设应用、“互联网+医疗健康”、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网络信息与数据安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等,其中重点提及了数字健康技术在区域医联体建设中的应用。
实际上,今年以来数字化的医联体的建设持续掀起热潮。2023年还未过半,我国已陆续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多个重要指导文件,重点推进医联体建设、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体系等相关要求,各地也纷纷加快医联体的建设和升级步伐。
从实践上看,各地在不断完善资源共享模式、协调分工方式等的基础上,愈发重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特别是随着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山东数字慢病医联体等先行先试,以制度创新为改革底板、以数字化赋能为主要特色的“数字医联体”模式开始走红,为各地分级诊疗的改革、数字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经历了多年的医改实践,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足之处已经十分明确,最突出的是优质医疗资源的不足且分布不均衡。
为此,在医改的顶层设计上,越来越重视通过医联体建设,推动分级诊疗改革的落地,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包括《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医改发〔2021〕2号)等重磅文件的发布,分级诊疗改革走向深化。
进入2023年,医疗服务体系经历三年疫情冲击,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的短板进一步暴露,为此我国继续加大医联体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2023年重要医改发布|据网络公开信息整理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作为未来十余年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关键路线图,文件一共16次提及“医联体”“医共体”,并强调“社会办医疗机构可牵头组建或参加医疗联合体”。
此外,《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也相继出台,对城市医疗集团及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分别作了具体安排。
可以说,以医联体建设为支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让更多患者便捷地享有公平可及的医疗健康服务,已成为各地落实医改的工作重点。
近年来,各地根据本地区分级诊疗制度实际情况,持续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此前已经形成多种医联体组织形式。
比如“城市医联体”,通常以一家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若干城市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深圳罗湖医疗集团相关实践成效,为外界所熟知。
“医共体”模式重点探索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安徽天长、河南郏县等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颇具代表。
“专科联盟”则根据区域内医疗机构优势专科资源,以一所医疗机构特色专科为主,联合其他医疗机构相同专科技术力量,形成区域内若干特色专科中心,提升解决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形成补位发展模式。北京儿童医院组建的专科联盟可以看作是全国的一个样板。
“远程医疗协作网”是由牵头单位与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网络,旨在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随着分级诊疗改革走向深化,各地持续探索医联体的升级路径。特别是数字技术与医疗行业加速融合之下,以医保支付、绩效考核等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并强调数字化赋能的“数字医联体”模式进入人们视野,天津市探索建设的基层数字健共体以及山东落地的数字慢病医联体是其中的代表。
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升级路径|据网络公开信息整理
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是在天津市卫健委和天津市医保局的指导下,由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协同全市26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组建的紧密型数字医联体,通过落地“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云检查”四朵云平台和标准化的慢病管理中心,为居民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服务,创新探索构建了“按效付费”的价值医疗服务体系。
在山东,泰安数字慢病医联体由微医泰山慢病互联网医院牵头,连接了泰安15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了15家成员医院的线下慢病专区管理和线上互联网医院服务结合,为全市慢病患者提供院内+院外、线上+线下连续管理和一体化服务。目前,基于泰安的成功经验,山东正面向全省16个地市推广数字慢病医联体模式。
从天津、山东的实践可以看到,“数字医联体”以数字化为驱动,通过完善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机制,构建了线上与线下协调联动、高效运转的整合型医卫体系,达成了为大医院分担压力、为基层医疗机构提能力、为支付提效率的目的。这一创新实践,并非简单地在原有医联体模式上做数字化的“加法”,而是能基于机制创新和技术赋能释放了“乘数效应”,为分级诊疗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升级路径,或将成为未来医联体建设的主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