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进改革联动,加快建立高质量发展机制

一是加强医改组织领导。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市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组建市长担任主任、各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建立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和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

二是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将改革前的市直公立医院历史债务本金暂挂医院账户,市级财政负担借款利息。筹集1.29亿元建设新余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安排4.99亿元整体迁建新余市中医院,安排4.9亿元扩建新余市妇幼保健院。分宜县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前债务全部由政府托底,委托县城投公司负责偿还。

三是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先后五次调整医疗服务价格1772项,价格平移总量每年达到1.6亿元左右。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较改革前提高12.58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

四是严格执行集采政策。执行9批次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减少群众经济负担8000多万元。拨付带量采购结余留用资金728万元。

五是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病种分值付费推广到城乡居民医保,覆盖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按病种分值付费达到585个。DIP支付方式改革覆盖全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建立病种目录库,相关病种达2733个,完成医疗费用DIP支付方式模拟运行。

六是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实行院长、总会计师、总药师年薪制管理。扩大公立医院自主权,推进研究生及副高职称以上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按照“两个允许”要求,动态调整公立医院工资总额,增幅原则上不超过10%。2020年,医院人员支出占比较改革前提高12个百分点,职工年均收入较改革前增长近80%。

二、推进资源统筹,加快实现医疗服务同质化

一是共享中心打通壁垒,实现同质聚能、结果互认。组建覆盖全市公立医院机构的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共享中心,成立全市医学诊断中心,规范检查检验结果,实现影像、检验等信息“双向”传输和全域共享。2019年,医学影像中心“一脉云”平台开始为患者提供数字化“云胶片”服务,CT等候时间由原来的1-3天缩短至半天。目前,部分民营医院及企业医院也逐步主动要求纳入统一管理,共享互认范围不断扩展。

二是远程会诊联通专家,实现柔性引能、隔空问诊。在新余市人民医院和分宜县人民医院组建远程会诊中心,对接北上广197家医院5137位副主任专家。分宜县在县直3家医院和13家乡镇卫生院建立相互联通的分诊端,实现远程会诊全县大联通、延伸到乡村。目前,该系统已累计为近百名患者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三是专家下派贯通基层,实现强基提能、上下联动。大力推进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城乡对口支援,每年选派60多位市、县医院专家进驻乡镇卫生院坐诊巡诊,开展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对口帮扶基层医院卫生机构。2022年,下派专家收治门诊病人5479人次、住院病人59人次、手术14例、会诊359次、培养业务骨干93人、带教286次、学术讲座34次、业务讲课144次、住院查房178次、危重病人抢救5次、疑难病例讲座42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2项、建议和完善诊疗规范和操作做技术27项、建议和规范管理制度13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达51.15%。

三、推进信息集成,加快医疗智慧化建设步伐

一是搭建数字框架。采取光纤接入的方式,建设立体卫生专网,为全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建设云基层系统,乡村两级的医疗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标准统一和互联共享。建成区域LIS系统,完成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实验室数据的汇聚。

二是开展智慧运用。“智慧医助”上线,通过人机协同的模式,为基层医生提供疾病诊断建议,累计提供人工智能辅诊总数696.0万次,电子病历规范率提升到98%。互联网+护理服务”启动,采取“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将20个护理服务项目延伸至患者家中。互联网医院运行,开通16个临床科室、上线150余名临床医生和药师,患者可享受“在线复诊、药品配送”服务。智慧医助系统上线,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辅助诊断等服务。

三是实施云上监管。组建“平安基卫”云服务平台,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关键控制区域内安装高清监控设备,相关工作场景通过云端进行存储推送,实现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云”监管全覆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