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年来,以四川为代表的西部省份逐渐进入第一方阵。在全国医改的画卷上,四川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卫生杂志微信公众号近日连续推出“看四川”系列报道,翔实描绘四川医改的生动气韵、清晰轮廓和斑斓色彩。




提到四川,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巴适、安逸,但在深化医改的路上不仅没有安逸,更多的时候还需要知难而进、披荆斩棘。四川独特的省情决定了其在医改过程中面临着更复杂的环境和更多重的挑战。四川是我国西部经济大省、资源大省,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是最大省情。同时,省内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区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量优质医疗资源集中于成都平原经济带,老、少、边地区优质资源缺乏。此外,一方面,四川省的城市地区呈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山区、牧区面临地方病、自然灾害等挑战。
四川医改推进难度,堪比“蜀道之难”,但凭借着敢闯敢干、吃苦耐劳的精神,四川完成了一道道必答题,也解答了不少附加题和拔高题,给出了深化医改的“四川答案”。难能可贵的是,从卫生投入产出的效果来看,四川以低于全国人均水平的卫生费用实现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健康效益。可以说,四川医改的探索、举措、经验,对于解决全国层面的改革难题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看四川医改,要看改革的动力与勇气。“让人民群众奔着更好的日子去”是四川改革最大的动力。四川人也从来不乏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古有李冰治水,近有大批川籍革命先辈前仆后继、追求理想和光明,可以说绵延不绝的巴蜀文化沉淀出四川敢为天下先的底色。在吃透国家医改精神的基础上,四川探索实现高值医用耗材全部品种省级挂网阳光采购,实施全域分级诊疗,建立“五位一体”集中采购新格局,探索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一路走来,四川医改创造了多项“首个”和“率先”,镌刻下敢于尝鲜、敢于突破的烙印。这背后是历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敢拍板、能拍板、会拍板的改革决心,是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愿改革、能突破、善创新的主动作为。
看四川医改,要看改革的方略与步骤。四川仍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对省内各地不同情境、不同场景的医改问题,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四川注重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层分类,总是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四川善用试点,力求成熟一个推广一个。比如,系统推进成都“三医”联动改革试点,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超大城市、省会城市治理提供参考借鉴;支持自贡获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摸索“自贡示范”;支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打造国内顶尖医院高质量发展样板。四川巧用抓手,通过“委市共建先行市”“健康四川示范县创建”,压实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强化资源调配,推动“蓝图”加快变成“现实”,把“健康愿景”变为“幸福实景”。城乡融合是四川全省发展的主线,四川医改聚焦于均衡资源、城乡联动,强力打造医学“高峰高原高地”,持续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和区域均衡布局;紧抓“两个紧密型建设”,启动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迈出了分级诊疗的坚实步伐。纵览四川医改历程,其始终秉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不搞“面子工程”,重在“里子工程”。
看四川医改,更要看改革的期许和未来。四川是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系列国家重大战略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担负重要战略使命。因此,如何发挥西部“桥头堡”作用,建成西部卫生健康高地,是四川医改下一步的着力点。四川盆地像一个聚宝盆,集聚众多高端力量、科教资源和优秀人才,开放创新、兼容并包的四川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未来,期待四川能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医药健康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加快推动形成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助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文:本刊评论员 邓海华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