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近年公立医院的高速发展,一院两区、三区甚至多区发展的情况并不鲜见。尤其今年新冠疫情后,又一轮医院建设高峰到来。因此,未来新常态下的院区再造与多院区协同管理,会较以往有所不同吗?

9月27日,第十四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 “新常态下的院区再造与多院区协同”分论坛如期举行,就此话题,与会医院管理者们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和讨论。会议上下半场分别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党委书记穆耕林,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陈仲强担任主持嘉宾,并全场贯穿精彩点评。

南昌一附院

两院协同管理“123”

始建于始于1939年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昌一附院”),今年4月,刚刚迎来象湖新院区的投入使用,从此,医院也迎来了一院两区布局下,必然要面对的协同管理瓶颈。

如,管理方面,运行伊始,新院流程、制度、质控标准均待完善,两院区同质化运行对医院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服务方面,两院区患者就医体验及满意度有差异;人员方面,新旧院区人员结构和组成不同,人员技术管理及服务素质统一化管理难度较大等。

因此,南昌一附院快速采取了“123”式的两院区协同管理路径,医院党委委员黄霞介绍。其中,“1”即搭好一个框架:建立医院运营框架体系;“2”即抓好两个院区,实现一体化管理;“3”即明确三项任务,降成本、提效率、集团化。

外加其他多院区的建设路径:医联体方式,实现了医疗质量不断强化,专科排名持续提升,新技术、新项目省内领先,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国第26位(其中9个指标为满分)、医院连续7年综合实力进入顶级医院百强榜,2019年69位(省内唯一);中国医院竞争力医院信息互联HIC100强第18位等良好的两院协同发展成效。

南医大二附院

“一院三区”的紧密型发展模式

根据目前国内目前一院多区呈现的紧密型、松散型和混合型三种不同管理模式特点,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大二附院”)副院长哈维超介绍了其医院选择“一院三区”的紧密型发展模式的相关思路。

南医大二附院“一院三区”分别为姜家园院区、萨家湾院区和迈皋桥院区,分别为1951年成立的省属三甲医院、2007年托管的市属医院(即南京市第三医院),和2019年托管的区属医院(南京市栖霞区妇幼保健院)。

通过“条块结合,以条为主,条块有界,无缝对接”的一院三区管理原则,医院现已发展为姜家园院区:以内科和外科为主;萨家湾院区:以肾病、儿科和妇产科为特色;迈皋桥院区:以心脏大血管外科、生殖医学科和泌尿盆地外科为主导的跨越“省—市—区”三级城市紧密性医联体。

对比混合型和松散型的一院多区管理模式差异,哈维超谈道,紧密型管理模式确实能够突出主院区核心地位、同质化管理水平较高、成本控制能力较强,但与此同时,也需要警惕其风险:即对主院区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多院区发展容易失衡和加重主院区诊疗负担等。

尤其面向未来,医院规模进一步扩大,成本控制与医疗效益的平衡难度将增大;院区之间的业务量、运营成本、收入结构存在差异;针对精简的组织机构,如何制定合理的一岗多责量化考核标准;人才的培养、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等,这些均是未来多院区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弋矶山医院

把握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

项目建设契机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是一所有132年悠久历史的老牌医院,也是安徽省第一所西医院。但此前,医院一直没有新院区,医院发展面临“看病难”、“住院难”、“停车难”等种种现实问题,弋矶山医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许力介绍。

未来,新院区将强化医院整体感染、呼吸、消化、重症的服务能力,实现学科间交叉的创新机制,此外,新院区还将承担区域传染病临床治疗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心、传染病专科医师规培教育培训基地等职能,带动区域诊疗技术水平和应急救治能力。而未来先进医疗设备、科研实验设备和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也将进一步为医院原发展困局带来崭新解决方案。

茂名市人民医院

新院初长成

作为茂名地区最早的三级甲等医院,广东省“登峰计划”第二批重点建设医院,茂名市人民医院目前也正处于一院两区的发展过程中,医院设在水东湾新城区的水东湾分院,占地面积255亩,规划医用建筑面积233万㎡,现已建成急诊大楼和门诊大楼。

今年疫情之下,茂名市人民医院作为广东省茂名地区的唯一一家定点收治医院,收治了茂名地区全部新冠确诊患者及可疑患者。期间,当主院区新冠肺炎患者负荷增大时,分院的急诊大楼被紧急启动,作为应急救治场所,并从主院区调集人员、设备、物资等,经历了特殊时期的跨院区协同管理。

经此一疫,医院以平战结合的模式改造分院急诊大楼,增加200张应急救治床位;同时,全院加速建设大急诊急救体系,打造五大中心,推动急救战线进一步前移;并制定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方案,组建三个院内救治梯队;加强医疗力量和物资设备保障。

未来,针对水东湾新院区,医院将根据地区差异,安排常见病、多发病的专家到分院和门诊部出诊,向患者提供同质便利的医疗服务;根据分院的地区疾病特点,以优势学科为主,增设相应的科室,充实分院,达到学科人才同质,服务质量趋同;分院建成后,还将搬迁部分优势学科,作为以专病治疗为主的专科性分院,并打造对应学科的科研平台,并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建立跨院区的实用共享的医院信息系统。未来新院区总体定位将集治疗、康复、疗养、科研于一体,医院副院长唐志忠介绍。

无锡二院

实现传染病医院的“拔节”重生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是无锡市传染病医院,无锡市肝病研究所。2017年,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组建“无锡市普仁医疗集团”,其中,无锡五院综合医疗部分成为无锡二院东院区。而无锡五院现为无锡市普仁医疗集团新院区责任、管理主体。无锡二院党委副书记鲁晓杰介绍了目前集团新院区的规划建设情况。

整体定位方面,无锡五院正在科学规划论证涵盖医疗救治能力提升、综合医疗援助、急救中心保障、疾控中心协同的公卫中心建设,切实实现传染病医院的“拔节”重生。

如,通过强化集团医联体合作协同发展,力争实现理事会管理下的独立法人机构间人员、设备、技术互通共享,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救治保障水平,确保全市传染病归口诊治与防控需求。其次,建设公共卫生临床救治中心,力争实现集综合科目、常规传染病诊疗,重大疫情救治筛查,急救、传染病人转运为一体的平战结合市属公立医疗机构等。

兴化市人民医院

县域公卫建设先行

兴化市人民医院设计于2008年,使用于2012年。总结今年疫情阻击战之胜,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彤表示,医院8年前建成的一幢独立设置、设计前瞻的感染楼,成为战疫的基本保障、增强了必胜的信心,成了兴化市疫战必胜的“定心丸”。但应对当下公卫防控要求,不足仍然凸显,因此,医院拟建的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以下简称“中心”)正在筹备中。

中心合计300张床位,其中综合楼120张床位,感染楼180张床位,80间病房,1间重症监护病房(16张床),2间手术室,中心整体为一个八幢楼组成的建筑群:门急诊中心、共享医技中心、综合住院楼、普通传染楼、疑似病例楼、暴烈楼、隔离服务中心(2),并采用整体平战转换布局,如隔离服务中心平时为康养组团,而综合病区战时依然可供居民使用等。

新院建设、多区协同,目前医院多院区协同管理多集中于此,“然而老院区的再造还没真正提上议程,等都扩张完了,稳定了,这个问题恐怕还要倒回来再进行。”鼓楼医院党委书记穆耕林点评道。此外,穆耕林还提及,医院多院区管理,对管理而言不是挑战,反而是对管理人才的挑战,因此要注意储备、训练这类人才。

同时,陈仲强也提到,对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新建公卫院区,后期对医院主体的运营挤压也是对管理者考验,未来持续的经费投入和人才使用,以及怎样使这个体系持续发生作用,是需要管理者们呼吁和解决的。

此外,本场论坛还得到了浙江视联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视联网”)的赞助支持。视联网致力于助力医院远程医疗及院区再造,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协和医院通过视联网与武汉中心实时连线,开展远程会诊和医学交流。

同时,还服务于北京市医管中心建设疫情防控指挥调度系统及会议会商系统,实现与北京市属医院互联互通,快速保障了北京市疫情联防联治体系,视联网医疗行业总监韩宇介绍道。另外,会议现场,与会嘉宾还通过视联网与北京中日医院进行了现场会议转播和连线。

点赞(1)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