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P监管考核是保障DIP付费能够可持续运行、避免并遏制医疗机构不良行为、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合理支付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有助于促进支付方式改革和提升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对DIP试点医疗机构的行为,以及DIP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的监督和管理,是确保医疗机构产生期望的医疗行为改变、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合理支付的重要手段;通过监管考核,可以实现医保基金的安全可控、医疗服务的规范高效、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患者负担的明显降低四个目标
本文结合第二届CHS-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大会专家经验,梳理了部分监管考核指标供各位读者学习研究。
一、数据质量
考核目标:医疗机构上报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逻辑性
二、服务能力
考核目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质量适度提高
三、诊疗行为
考核目标:医疗机构是否出现分解住院、低标准入院、体检入院、转移费用 等非预期行为
四、服务效率
考核目标:医疗机构服务效率是否有所提高
五、病种覆盖
考核目标:医疗机构DIP 付费病种结构是否改善,是否实现分流
六、医疗费用
考核目标:医疗机构费用水平是否得到控制,费用结构是否改善
七、基金结算
考核目标:医疗机构费用异常病例是否合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