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言

在当下“床位资源下行+病床使用率下降+出院人次下降“三个“buff”叠加的环境下,再谈“全院一张床”,是不是推行成本更高了?


参考:

基于风险管理的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弓玉红等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护理管理制度

“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效果评价,黄浩等

入院难易度评价在全院一张床模式中的实践探索,宋凤斌等



南京紫金医院4.jpg

△南京紫金医院


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及民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医院按科室划分、固定管理床位的模式弊端日益凸显.各科室“忙闲不均”现象普遍,导致优势学科“一床难求”,而部分科室床位闲置,整体床位资源利用率低下,制约了医院服务能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政府层面的推动是该模式加速落地的重要催化剂.例如,《北京市2024年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将以市属三级医院为重点,启动“全院一张床”管理的试点工作.

响应国家《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2023-2025)》,江苏、陕西等地医院将“全院一张床”列为缓解“住院难”的核心举措,目标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




实施要点


①设立床位管理中心

②建立床位管理信息系统

③建立统一的出入院流程

④建立分级分类床位调配机制

⑤建立预入院处置及医技预约预处理机制

⑥构建协同合作机制

⑦建立应急预案

⑧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⑨建立专科问题处理制度

⑩统筹护理资源

患者沟通与服务

绩效激励机制

持续改进

篇幅有限,仅探讨部分重点工作.



《临床科室借床管理规定》

各临床科室床位使用率大于100%的科室,科室各医疗组整体评估在院病人病情,达到出院标准的病人及时办理出院.科室床位使用率大于100%时,科室无法安排住院病人,经主管医生充分评估需住院病人的病情后,病情危重的病人按照急诊绿色通道办理;病情相对平稳的病人由主管医生开具住院证,由住院部按照全院“一张床”管理规定进行床位调配.

科室空床率超过5%,空床自动进入待调配床位,空床科室无条件配合床位调配.住院部按照“本科室本病区→本科室其他病区→其他就近科室”及专业相近原则进行床位调配,特殊情况报备医务处.住院部与各护理单元护理站对接全院“一张床”调配事宜.分院区、对口帮扶医院病人转诊时,由医务处通知住院部预留床位.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中心、老年病科、产科、儿科、核医学科、感染科、各专科监护室等特殊科室的床位暂由科室自行调配.


20220928-13835070-85d0-48eb-a94f-3798742db597.jpg

△太仓一院



入院调配

普通病人床位分配原则

(1)按入院证申请日期及医生需求有序安排,急诊留观病人及ICU需转出病人优先安排.

(2)科室目标病人,急、危重病人,手术病人优先安排住院.

(3)优先收治本病区专科病人,3点之后部分病区预留1-2张空床位收治急诊病人外,其他多余空床位供全院调配.下午5点之后全院床位由急诊科统一调配.

(4)尊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征求医生同意后,本着楼层相近,专科相近的优先顺序进行调配.医生判断病情较重者,可优先将病人转回本专科治疗.专科收治病人安排顺序:按急危重症病人,手术预约病人,普通病人择期住院的顺序安排.专科收治病人范围:急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病人,专科检查及治疗较多的病人,医生要求专科收治的病人.

(5)每个医疗组分管床位控制在25张以内,以确保医疗质量.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在院病人少的医疗组,以确保各医疗组工作量的均衡.

(6)各病区原则上不加床,特殊科室,如ICU、产科、新生儿科除外.

(7)产科空床位>5张时可收住妇科病人;母婴同室病房不收住其他专科病人;不得安排男病人入住.

(8)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肝胆普外科、泌尿外科、五官胸外科、脑外科预留1张空床位;骨科、妇科、手足外科、急诊病区预留2张空床位.

(9)呼吸科“呼吸道感染”病人收住本病区,或其他病区有整个房间空出时可协调,无上述床位先急诊留观.

(10)特殊感染病人专科收治,收住病区由内科三线进行评估.

(11)普通病区3天内要出院的;专科当天有新病人要收住的非病情发生变化的建议不作转病区.


急诊病人床位分配原则

(1)夜间急诊住院由急诊科护士进行现场评估,根据全院床位情况参照普通病人床位分配原则进行调配.

(2)全院无空床位时普通非手术病人在急诊科留观,多发伤及危重病人收住ICU;当晚需急诊手术病人在本病区临时加床,第二天优先安排床位.

(3)全院只剩男(女)床位而要收住女(男)病人时由护士长值班决定是否男女混着或急诊留观.护士长值班决定不了的请示总值班.男女混住的第二天予以调整.

(4)针对专科不明确的病人,急诊病人收住科室有异议时由内外科三线值班评估后确定,急诊病区有床位时先收住急诊病区.

(5)其他个案的护士长值班做好记录(或告知入院管理中心),作为完善调配细则的依据.


注意事项:

(1)医生休假需提前3天告知入院管理中心,以便及时调整床位预约与分配.

(2)每天先查询急诊留观病人数,优先安排急危重症病人住院.

(3)夜间收住ICU病人由ICU与专科医生共同处置,病历由ICU医生书写.

(4)从ICU转回病区病人,需告知入院管理中心,服务中心优先安排床位.

(5)跨科收治的病人,开入院证医生需联系专科接收医生,在入院证上填写首席医生.

(6)入院管理中心应监测各病区平均住院日.如住院日延长中心应温馨提醒医生适当注意缩短住院日.

(7)入院管理中心应注意科室、医生习惯特点等资料的收集,及时保持沟通,制定床位调配细则.


图片

△恩泽医疗中心



护理资源统筹

①护理资源统筹与调配机制

护理部通过系统实时监控全院各科室床位使用情况和护理需求.当某个科室出现护理人员不足时,护理部通过调配机制,将护理人员从其他护理需求较少的科室临时调派到该科室,以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和专业的护理服务.

②跨科护理人员培训计划

护理部定期为全院护理人员组织跨科护理培训,课程涵盖心内科、外科、急诊科等不同专科的常见护理需求和操作规范.通过轮岗制度,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跨科护理适应能力.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定期接受急救和危重症护理培训,以确保在应对跨科接收的急危重症患者时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

③跨科护理分工与协作机制

在跨科护理工作中,护理部为每个科室配置了资深护士,负责监督和指导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跨科护理人员与科室护理团队通过定期交接班和即时沟通机制,确保所有护理工作有序进行.每位护理人员的职责与任务分配明确,确保护理质量不受跨科护理影响.

④护理质量评估与反馈机制

护理部设立护理质量评估机制,每月对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涵盖护理操作规范、患者安全保障、沟通协作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评估结果用于跨科护理流程改进,并作为护理人员晋升和培训的参考.

⑤护理人员跨科护理工作激励与支持

护理部建立跨科护理绩效激励机制,表现优异的跨科护理人员将获得绩效奖励或岗位晋升机会.护理部为跨科护理人员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帮助他们应对跨科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


泰康同济医院.jpeg

△泰康同济



数据应用

基于床位供给要素分析,选取便利数据,提出“入院难易度”评价公式,如下:

入院难易度=待床患者数1×平均住院日2/实际开放床位数3

1.待床患者数:该值反映患者端的床位需求大小

2.实际开放床位数:该值反映医院端的床位供给能力

3.平均住院日:该值可作为患者端与医院端的效率综合指标


入院难易度由患者住院需求、床位承载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三者共同决定,其值大小反映监测时段待床患者获得床位资源的难易程度,同时辅助医院在床位配置、调配、收治策略等方面提供动态调整或历史循证依据.

实践过程中,浙大一院常规监测科室“入院难易度”变化对于评价专科实力、运行效率、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提示作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