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中国研发的减肥药有望掀起下一波治疗浪潮。
内分泌学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Daniel Drucker教授认为,“如今,中国正逐步成为减重领域新药研发的重要创新者。”
一项关于埃诺格鲁肽(Ecnoglutide,曾用名伊诺格鲁肽)的Ⅲ期临床试验(SLIMMER研究)结果显示,每周注射该药物的受试者在48周治疗期间体重最多可减轻13.8 kg,而注射安慰剂的受试者仅减重约0.2 kg。该研究结果于6月21日发表在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上。
据悉,埃诺格鲁肽由杭州先为达生物自主研发,是全球首个偏向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减重药物。该药物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模拟调节血糖和食欲的天然激素GLP-1的作用发挥疗效。
与非偏向性GLP-1受体激动剂不同的是,埃诺格鲁肽选择性激活cAMP信号通路,同时最小化β-arrestin的募集,该独特机制可能是其提升临床疗效与改善代谢获益的关键因素。
SLIMMER研究则是目前中国最大样本量的减重药物Ⅲ期临床试验,在全国36个中心入组664例肥胖(体重指数≥28 kg/m²)或超重(体重指数≥24 kg/m²)且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的患者,随机接受每周1次埃诺格鲁肽1.2 mg、1.8 mg、2.4 mg或安慰剂治疗48周。
在最高剂量2.4 mg组中,92.8%的受试者体重减轻至少5%,而安慰剂组这一比例仅为13.9%。2.4 mg组实际减重幅度高达15.1%,相比之下,安慰剂组体重仅下降0.3%。
此外,接受埃诺格鲁肽治疗的受试者在停药后仍能维持减重效果,在7周内体重仅反弹约1%。
研究牵头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在2025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上表示:“48周实现15.1%的体重降幅,不仅创造了中国人群Ⅲ期研究的最高纪录,更首次在国际舞台证实了偏向型结构设计的临床价值,这是中国内分泌领域研究的重要突破。”
他还指出,埃诺格鲁肽还能改善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并减少肝脏脂肪含量。
据Nature官网消息,Daniel Drucker教授表示,中国目前有数十种GLP-1类药物正在研发或上市中,“未来还会有更多”。
玛仕度肽(Mazdutide)便是其中之一。玛仕度肽是胰高血糖素(GCG)和GLP-1双受体激动剂。2025年5月在NEJM刊发的试验结果显示,每周注射玛仕度肽可帮助更多受试者在36周内体重减轻达15%,且与安慰剂相比,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玛仕度肽是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的GCG/GLP-1双受体激动减重药物,正在探索更多适应证,如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睡眠呼吸暂停等。
Nature消息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部研究员Sof Andrikopoulos表示,越来越多的新型GLP-1药物可同时靶向多条通路,从而实现更个性化的治疗。
他还补充道,下一代药物将针对与糖尿病和肥胖相关的特定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脂肪肝、慢性肾病和心脏病。“这将为我们提供更多选择,让肥胖和糖尿病的个性化医疗更触手可及。”
此外,Nature官网在报道时还提到了中国其他在研减肥药物。
如UBT251,它是一款新型的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多肽/GLP-1/GCG三靶点受体激动剂,目前处于早期试验阶段,旨在实现减重并治疗慢性肾病、脂肪肝和2型糖尿病。
博凡格鲁肽(Bofanglutide)是另一款创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双周制剂,两周1次的给药方式,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便利性。今年3月,该药物启动Ⅱ期临床研究,在美国招募肥胖患者,与替尔泊肽开展头对头试验。
除此之外,ASC30的早期试验结果显示,服用该药物的受试者体重降幅比安慰剂组高出6%。目前该公司已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开展Ⅱ期试验。
Sof Andrikopoulos在采访中指出,中国研发这类药物具有合理性。“肥胖和糖尿病是中国等亚洲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他表示,在中国招募受试者的研究对于探索GLP-1类药物在亚洲人群中的疗效至关重要,这可能揭示欧美研究中未观察到的差异。
来源丨医学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