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医院运转艰难甚至是亏损,几乎所有“老百姓”甚至医院中部分工作人员都难以理解。根据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数据,2024年亏损的公立医院(二级医院以上,下同)约为45%,民营医院更是达到夸张的80%以上,须知这都仅是会计账簿中的数据,“医保”相关的账单不在其中。医疗行业的严冬寒风呼啸,呈现出一派艰难的“众生相”:
1.艰难程度:★
数据很明显,处于其中的工作人员更是深感其实,那便是民营医院。十几年前的野蛮发展期群魔乱舞之后便是一地鸡毛,近十年如“灾后重建”一般游走在生死的边缘。其投建者又多为“财富风口期”进行资本积累而对医疗行业之复杂远远低估的“老板”们,外行领导内行。天生不被疼爱,后天修炼不足,尤其是近五年内筹建和投入运营的民营医院,都在挑战着这世上最艰难的事。当前以至不久的将来,他们几乎都步入“欠薪”、“降薪”、“倒闭”的路上。
2.艰难程度:
大致在五年前,有一批市、县级公立医院建设了全新院区或盖了新楼并擘画了美好的蓝图:方便的交通、宏大的建筑、全新的设备设施、明亮的工区和病房,让患者、职工享受到更好的就医诊疗环境。但形势的变化远非常人所能预料,巨大的债务压力、紧俏的三医变动、收缩的医疗市场叠加特殊时期的“静止”状态。这就出现了特别诡异的情景:在新楼里工作的人员眉头紧锁,在旧楼里工作的人员喜笑颜开。院长和财务人员知道一切,普通工作人员只能感受到绩效奖金越来越少,部分医院也已经面临工资发放的困难。
3.艰难程度:
非地区头部的综合医院,在前期全医疗行业飞速发展时期“扩张式”发展建设了多个无特色专长的学科、招聘了大量冗员,不愁患者的时期轻视了学科建设和运营管理体系建设,错把时代的赠予认知为自身的成绩。尤其是在DRG/DIP医保模式下比业务专长比不过专科医院或地区中心级医院,在不比“量”而拼“质”的当下疲态尽显。这里面的许多医院,如果不能加强运营管理优化和绩效体系建设,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变成上面两类。
4.艰难程度:
多数公立专科医院,因本身铺的“摊子”较小,设立的科室和配置的人员几乎都是围绕核心专业和业务,“成本单元”较少。且专攻的术业大多具有本地区技术领先性、知名度和患者信任度,与当地中心级医院相比也不落下风,部分专科也可享受政策或资金的扶持,大多处于“进可竞争,退可稳守”的局面。需要防范政策或大环境变化而造成的市场萎缩,如近些年新生人口断崖式下降,过度依赖于“分娩”业务的“妇幼保健”专科医院需提早规划转型,依托于前期积累的“新生儿”、“产妇”、“家庭”等客户信任延伸发展相关业务。
5.艰难程度:
地区头部医院且没有“大兴土木”者,手中握着领先的技术和患者资源,在新设备、新技术和顶尖人才的加持下,“护城河”不断加宽。其压力已不是医院运转本身,而是承载更多的使命和未知的挑战。
毫不避讳地说,除去要逐步被淘汰的落后产能产业,我想不出任何比医疗运行更艰难的行业。一头是“命”,一头是“令”,中间尽是些不能名言的“委屈”。
固然面临着艰难,各位处在各级管理和业务人员仍有许多能做该做的事还远远未做到,不是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