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空缺,科室依旧运行,
小医生离职,科室天都塌了!
医生为何不能多休息几天?住院医生竟然比主任还重要?这真的令人震惊了!
3月25日,河南某三级医院一名外科医生发布长文,论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住院医生竟然比主任还重要!
他表示:“我现在深深地感觉到,对于一个科室的工作和运营来说,普通的住院医生比主任还重要!年后我们科室离职了两个住院医,从他们陆续办理完离职手续后,我们科室的天都塌了!从那之后,我们剩下的几个医生就掉入了火海,写不完的病历、收不完的病人、看不完的急诊、接不完的电话、做不完的手术、换不完的伤口、跑不完的杂活、值不完的夜班,真的太恐怖了!”
“原本他们的活都分摊到了我们的头上,日日夜夜干不停,都累瘫了。我们向上反映,要求再给我们招两个医生,可院里只批一个,就这一个还在等程序不知道啥时候能入职!遥想前年科主任退休,这个位置有空缺,4个月都没主任,我们科室不也照样运行嘛,大家各干各的,也没啥不适应的。可是如今缺了两个小医生,科室的工作都面临瘫痪了!由此可见,住院医生比主任还重要,因为主任可以不干活,有他没他无所谓,住院医生是要干各种活的,一旦少了,科室立马就瘫痪了!”
没了主任,科室依旧好好的,可一旦没了住院医生,科室立马瘫痪,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对此,四川一名精神科医生认为:“其实这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带来的严重影响呀!现在的医院,医生、护士和床位比是不匹配的,夜班一个医生2个护士,却要照顾80个病人,假如一个医生说我累了,要休息半个月,那是万万不行的。原本你们一共五个人值夜班,如果只剩下四个人,那得多累呀。所以,当医生根本不可能休很长的假,甚至请半天、一天假都需要和同事协商,大家都很疲倦,因为大家都需要干很多活!”
“活得有人干,所以,有时候科室辞职一个住院医师比走了一个主任还要恼火、还要更加不知所措,因为补员需经院级领导、医务科同意,这个程序就很费时间。”
科室的天塌不塌,归根结底就是看有没有干活的人。
在网络平台,年轻医生自称为“牛马”,既然是牛马,那就得疯狂干活。大医院有大量的规培生,本院的年轻医生可以少招几个,要是规培生断了档,你看科室还玩不玩得转?
对于小医院,没规培资格,那就没有规培生,反而还得把自己的医生送到大医院去规培,这就让小医院里的年轻医生显得更加宝贵。小医院的医生本来就少,一个萝卜一个坑凸显的作用太明显了,每个年轻医生都有超负荷的工作等着认领,几乎缺一不可,少了一个住院医,那活就干不完,科室自然乱成一锅粥。
要干的活很多,可是住院医的薪资待遇却严重不足,付出和收获的匹配度较差,所以,年轻医生更容易离职。只要有一个年轻医生离职,就会带动更多人离职,科室的运转就会变得不顺畅,剩下的医生要承担更多的工作量,假如同时离职了两个年轻医生,整个科室陷入半瘫痪甚至瘫痪一点都不夸张。
从以上来看,住院医确实比科主任更重要!!年轻医生是科室宝贵的财富,少了一个,科室都会蒙受巨大损失!
80%的科室在换了主任后都毫无变化
谁当科主任都一样?
能干活的住院医生确实比主任更重要,这还体现在科主任的随意取代性上。
广州某三级医院自媒体博主陈医生就这样表示:“我们科室一年换了2个主任,科室毫无影响!原先的主任退休后,起初是他的学生继承了他的衣钵,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医院又把他撤职了,他也离职了;过了两个月,医院又正式引进一个科主任,是空降的。一年的时间内,我们先后经历了3个科主任,由于时间匆匆,他们基本都没怎么管过科室,我们各司其职,科室照样好好的。由于没有主任的指手画脚,我们按部就班治病救人,科室的营收反而还好了一些,所以我觉得科主任并不怎么重要。”
研究显示,80%的科室换了主任后,是毫无变化的。这是因为大部分科室都处于稳定期,换个科主任,也只是换个人而已,其他都没什么变化,科主任的做法普遍都是萧规曹随、求稳不变。
既然80%的科室都无变化,是不是意味着谁当科主任都一样呢?又是否意味着主任真的不如能干活的年轻医生重要呢?
一般来说,临床科主任大多数都是临床出身,以技术渐长,管理思维和发展思维却未必是其优势,而科室的管理恰恰需要更高的思维,那就是顶层思维!
什么是顶层思维呢?笔者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学习一点儿顶层思维,不仅仅是科主任。顶层思维听起来很玄乎,说白了也简单,首先你要站在高处看问题、做规划、定目标,然后再把整体拆分,把大问题拆分成小问题,最后解决一个一个的小问题。
例如,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职称竞聘,都说职称竞聘难,僧多粥少当然难,里面的确也有不可控因素,但还有很多因素是可以努力的,顶层思维的人会怎么做呢?顶层思维的人可能在一年前甚至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规划了:首先目标是竞聘成功,要想竞聘成功,有哪些条目是一定要做到、做好的,接下来的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他都在全力做这些工作。
没有顶层思维的科主任就显得手足无措,到了竞聘文件发下来才发现竟然这也不足那也不够,怎么办?赶紧补啊!来得及还好,来不及的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我们可以下一个论断:如果没有顶层思维,那确实谁当科主任都一样,结果就是,你作为科主任,重要性甚至都比不上能干活的住院医!
明明医院很缺医生
为何医生找工作还那么难?
“一个萝卜一个坑”恶化了医生的就业
根据《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6年版)》,三级综合医院医师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应≥3:10,部分岗位有更细致的要求,可是在实际中,医生和床位的比例远低于规定数值,一个医生管几十张床位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那我们就好奇了,床位那么多,医生那么少,为什么不多招一些医生呢?按照医生和床位的比例数值至少要达到3:10的情况,医院明明是很缺医生的,毕业生们也都在焦虑地找工作,为什么不招更多的医生呢?
江苏一名医生对此表示:“因为医院到手的利益不会轻易放手!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以往医生很少的时候,就是一个人管几十张床,工作量都是超额分配的,缺了哪一个人,科室立刻混乱!这叫做一个萝卜一个坑!试想,医院已经习惯了医生们做牛马的日子,怎么可能主动让利、主动招聘更多医生去分担工作量呢?只要一个萝卜一个坑还能维持,医生和床位的比例就永远也别想达到理想的数值。”
“一个萝卜一个坑”确实太可恶了,在反内卷的当下,一个萝卜一个坑无异于极致的压榨!
正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医生们不敢请长假,不能充分休息,那边一个电话就得立马去工作,一旦医生休息,就没有人去分担自己的工作量,一个萝卜一个坑让医生们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
也是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哪怕医生和床位的比例不合理,医院也不会想着去招聘,只要工作量能分完,医生们能最大程度忍受,那就无需额外多招医生,医院把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这也导致国内医生数量明明很少,可就是没有招聘的动力,这恶化了医生的就业!
此前,两会期间,人民网发布文章《反内卷是对劳动法律法规的尊重》,内容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反内卷”,刀刃要向内。无论禁止加班,还是减少职场中的“表演式工作”,乃至提出全面落实双休制,从本质上说,都是对员工劳动权益的保护,也是对劳动法律法规的尊重。这些举措,对劳动关系和谐、提升员工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竞争力,都有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反内卷,首先就要反对“一个萝卜一个坑”,让一个人干多个人的活,减少了大量岗位,还美名其曰“工作不可替代性”,这样的现状持续下去,就业怎能不令人担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