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从“网红疫苗”到无人问津

2024年之前,HPV疫苗曾是中国女性健康领域当之无愧的“顶流”——小红书上"抢疫苗攻略"的点赞量远超美妆教程,黄牛党将接种资格炒出天价,甚至衍生出"疫苗刺客"等新型诈骗。

这种医疗产品与消费符号的奇妙融合,创造了中国疫苗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级市场,催生了 "疫苗媛" 等新型网红。……然而,短短几年间,这个曾经炙手可热的疫苗却迅速降温。

现如今,多地接种点“随到随打”,企业库存积压超200亿元,智飞生物、万泰生物等龙头企业净利润暴跌超90%
更讽刺的是,全国仍有约2.5亿适龄女性未接种HPV疫苗,宫颈癌防治目标远未达标。

为何市场需求与接种率背道而驰?这场“疫苗寒冬”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PART/  1

市场剧变:从抢购到滞销的冰火两重天


黄金时代的缔造者

默沙东的科学家团队耗时25年攻关,在2006年推出全球首款HPV四价疫苗。

这个里程碑式突破,让宫颈癌成为首个可预防的癌症。

当九价疫苗在2014年问世时,其覆盖90%以上致癌亚型的防护力,如同为女性健康筑起一道防线。

但跨国药企的市场策略与疫苗产能限制,让中国女性在2017年才盼来首批四价疫苗,九价接种更成为需要抢购的稀缺资源。 


库存积压成行业常态


2020年万泰生物"馨可宁"的上市,打破了进口疫苗的垄断格局。随着沃森生物等本土企业加入战场,二价疫苗价格从580元断崖式下跌至27.5元,较原价降幅超90%

这种制造业内卷带来的普惠效应,使HPV疫苗接种率在三年内提升3倍,基层医疗机构的冷链车甚至开进了内蒙古草原。 

默沙东的九价疫苗虽仍维持高价,但市场格局已悄然改变。

当国产二价疫苗通过政府集采进入校园,当13岁女孩在准格尔旗的暴风雪中完成接种,高价疫苗的奢侈品光环逐渐褪色。

2024年的数据显示,九价疫苗批签发量同比下降64%,代理商智飞生物的库存积压高达4209万支

PART/  2

市场遇冷的五大真相


1. 供需错配:从“供不应求”到产能过剩

2016年HPV疫苗在华上市时,国产疫苗尚未入场,进口疫苗年产能仅数百万剂,导致“一苗难求”。

但随着国产二价疫苗量产(如万泰生物2023年产能达3000万剂)及进口疫苗扩产,2024年市场供应量远超实际需求,价格战一触即发。


2. 价格困局:自费接种的门槛难破

目前HPV疫苗尚未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接种需完全自费。九价疫苗全程费用约4000元,相当于二三线城市普通家庭月收入。

调查显示,黑龙江等地家长因经济压力放弃接种的比例超30%。即便部分地区试点免费接种(如广东、福建针对13-14岁女孩),但全国覆盖率仅40%,多数人仍需自掏腰包。


3. 认知误区:“谈性色变”与安全性质疑

误区一:接种等于鼓励性行为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调查发现,超半数家长因担心“接种疫苗会暗示孩子过早发生性行为”而拒绝为青春期女孩接种。

误区二:副作用谣言泛滥
社交媒体上“疫苗导致不孕”“致癌风险”等谣言屡禁不止,尽管世卫组织多次强调其安全性,但公众信任度仍待提升。


4. 价数焦虑:九价“神化”与二价冷遇

九价疫苗因覆盖更多HPV亚型被奉为“最优解”,但其高价和供应不足导致实际接种率低迷。而国产二价疫苗虽能预防70%的宫颈癌,却因“价数低=效果差”的误解遭冷落。市场出现荒诞现象:一边是九价预约难,一边是二价库存积压。


5. 政策滞后:免费接种与科普教育缺位

全球已有141个国家将HPV疫苗纳入免疫规划,而中国仅11个省份试点免费接种。波兰因政府全额补贴实现75%接种率,而中国9-14岁女孩首针覆盖率仅4%

此外,基层医疗机构科普力度不足,部分农村地区接种率甚至低于5%

PART/  3

破局之路:市场回暖需要哪些改变?


政策推动:从“地方试点”到全国覆盖

专家呼吁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优先为9-14岁女孩免费接种。

参考国际经验,单剂次接种方案(成本更低)或成突破口。


男性市场:被忽视的“另一半”需求
HPV不仅威胁女性健康,90%的肛门癌、70%的口咽癌与之相关。

默沙东已在中国启动男性接种临床试验,未来或成新增长点。


科普攻坚:打破信息茧房
需联合媒体、学校、社区开展针对性宣传,例如通过短视频科普、校园健康课等形式,消除“性羞耻”与安全性质疑。


企业转型:从价格战到差异化竞争
国产疫苗企业需加速研发九价疫苗(目前仅进口),同时探索“疫苗+筛查”服务包、分期付款等模式,降低经济门槛。

PART/  4

结语:疫苗冷,但健康不能冷


宫颈癌是可通过疫苗预防的癌症,世卫组织设定的“2030年90%接种率”目标仍道阻且长。

市场遇冷背后,是公众认知、政策支持与企业策略的多重博弈。

或许,只有当疫苗不再被贴上“网红”“奢侈品”标签,真正回归“健康刚需”本质时,3亿女性的接种空白才能被填补。在科技与人性的博弈中,生命永远值得被温柔以待。

“预防永远比治疗更有价值”——这句话,不应只是一句口号。

点赞(1)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