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郊原似掌平,竹枝唱出尽吴声。六乡游遍停舟晚,篝火渔灯相映明”。


无论春夏秋冬、晴阴雨雪,始终呈现出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江南水乡画卷的嘉善,因为靠近上海,历久以来这里的百姓有到上海就医的习惯。


“侬到哪能去?”


“阿爹擦赖污要到上海去。”


在嘉善百姓的心里,只有让上海的医生看过了,才可放心地回到嘉善做进一步治疗或康复。





技术紧跟,服务超越,环境舒适



嘉善距离上海有多近?


打开地图,如果把上海和杭州连成一条线,会发现嘉善正处于这条线的中间位置,乘高铁往东北20分钟到上海,往西南30分钟到杭州。


大家都知道,上海拥有全国最丰富的医疗资源,技术水准在全球比肩一流水平;而杭州市同样拥有丰富的优质医疗资源。


那么,处于这样一个地理位置的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嘉善一院”),面临着比其他地区的县级医院更加窘迫的发展困境。


该如何发展呢?


嘉善一院以“技术上紧跟,服务上超越,环境上舒适”作为医院的发展路径。


医疗技术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但环境、服务的改变却能立竿见影。


走进嘉善一院,看到道路平坦,车辆井然有序。一条小河将医院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的1号、2号、5号大楼为门诊、手术、外科住院、内科住院大楼,最北侧拔地而起即将启用的是县域急诊医学中心,融合了相邻性、连通性、美学性,开辟出更多崭新绿色空间。


南面的三栋大楼,一栋为科研教学楼,设有4700平方米的医学模拟培训中心,承担县域内医护人员的培训及医学院学生的教学任务;一栋为行政后勤人员的办公区域,另一栋为会议中心,内设篮球场、健身房等场馆。


服务上,嘉善一院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始终贯穿医疗服务各环节。卸下窗口玻璃围挡,收费取药无障碍沟通;引入适老自助机,字号更大操作更易;新增轮椅候诊、躺卧候诊区,满足特殊人群就医需求……


并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由234名高年资护士为新生儿、孕产妇、老年人、长期卧床和术后康复患者提供母婴护理、伤口造口护理、导尿管护理、安宁疗护等45个线上咨询专科和78个上门服务项目。


看病就医,最难熬的是等待。就在做CT、磁共振、超声、胃肠镜等检查的患者等待时间长问题,嘉善一院党委书记黄伟强提出:只要不涉及疑难病例会诊,确保门诊患者24小时、住院患者48小时内完成检查的举措,减少了患者等候时间。


检查完,患者无需再到医院,通过微信APP就能查到诊断结果。


此项举措得到很多患者的赞许:“以前做检查每次做都需要排队预约,有的还要等上两天。现在不仅好预约了,当天还能看到检查结果,省了很多时间,少跑了很多次。”


门诊结合“暖心服务、暖心环境、暖心流程、暖心门诊医生”“四暖”举措,优化就诊服务全流程,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



曾有位医院的管理者说,患者来到医院无非是看两点,一是能不能把病治好,二是诊疗医生的态度暖不暖。


确实,患者来医院的主要目的就是治好病,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成为医院发展中的首要目标。


怎样提升?“医疗技术紧紧跟在上海各大医院后面”成为嘉善一院在医疗技术提升上的风向标。


“医疗技术不敢说超过上海,至少要稳稳地跟在上海各大医院的后面。否则,百姓从上海看病回来,再到我院检查或治疗时,发现什么都跟不上,肯定是不行的。”黄伟强说道。


多年以来,医院每年都会选派优秀医生到上海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管理理念和创新思维。


就连黄伟强自己也曾经两次到上海进修。


不仅到上海,医院每年会派遣大量的医护人员前往国内其他优秀的大型医院进修。


同时,本着提升本院医生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能力,把患者留在本地就医的宗旨,先后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等各大医院的专科合作,邀请专家到嘉善一院坐诊、手术、带教。


此外,对生长在嘉善,毕业后到上海各大医院工作,但又有着将自身所学反哺家乡父老想法的医生,医院成立了名医工作室,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嘉善百姓的健康服好务。


通过不断的“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医院提升了自身诊疗水平。


2020年5月20日,借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紧密合作,挂牌成为“浙大二院嘉善分院”。


浙大二院等上级医院通过派驻专家、手术带教、业务培训、远程交流等方式,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的诊疗能力,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临床专业技术人才和医院管理人才。



其中,嘉兴市医学重点学科--疼痛科成为浙江省内独立成科最早、业务开展最全的疼痛专科之一,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多靶点射频消融”及“双极靶点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项技术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


踝关节镜技术作为一项创新技术,嘉善一院骨三科从去年开始就独立完成全关节镜下跟骨骨折微创治疗。


至2023年,医院拥有省市级重点学科、专科8个,以及多个县级重点学科。


除加强单一学科建设外,嘉善一院着眼于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协同创新,达到“1+1>2”的效果。


以卒中中心为例,在神经内科的主导下,医院整合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等学科,以多学科协作畅通救治流程,为卒中患者提供快速、及时的治疗。


同样方式还成立了创伤中心、胸痛中心、慢病管理中心等,为患者“量身定制”诊疗方案,带去更优质的就医体验。



创伤中心建设



慢病、肿瘤、急救是医院发展的“三面旗帜”,但紧邻一线城市的县级医院很难留住肿瘤患者,“罹患胰腺癌的患者都要到上海去就医,很少有人留下来。”这也许是县级医院外科医生的无奈。


黄伟强强调,“县市医院一定要做好急诊急救,本着‘救急就近’的原则,急救患者不能走。县级院的急救能力提升了,这面 ‘旗帜’也就立得稳了。”


急诊医学也是衡量一家医院医疗水平的标志。


在国家卫健委印发《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及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通知》的前几年,嘉善一院就抽调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外科高年资医师组建创伤中心团队,摸索构建创伤中心一体化救治体系。


创伤中心从开始创建到现在,外科学专业的黄伟强一直担任创伤中心主任,遇到危重创伤、手术难度极大的患者,他常在一线协助、评判,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创伤中心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与120急救中心协作,打造了集音视频采集、监护数据实时传输为一体的“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信息平台”,实现了数据实时互通,缩短急性创伤病人有效治疗时间,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与生存率。


近几年,在浙大二院的帮扶下,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与专科救治团队能力明显提升,严重创伤救治流程进一步优化,医院以900分(总分1000分)的成绩通过评估,成为浙北地区首家、全国第四家高分通过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中心评估的县级医院。


随着县域急诊医学中心的落成,医院将独立建设创伤病房,以收治急诊创伤/手足外伤、严重多发伤为主,形成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重症监护-创伤病房一体化创伤管理模式,为严重创伤患者提供高质量、一体化的救治。




卒中中心建设



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卒中患者也多了起来。


嘉善县85岁高龄的王大爷因突发不能说话、四肢活动不灵由120急救车送至嘉善一院,入院后出现浅昏迷症状,且病情仍在进展。‍


医院卒中中心汪飞团队将多种技术充分结合,成功从患者脑中取出多枚血栓,实现血管再通。


以神经内科为主导,嘉善一院早在2015年就成为中国卒中学会认证的卒中中心单位,2019年成为国家脑防委认证的卒中防治中心单位。目前能够开展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颅内动静脉畸形及硬脑膜动静脉瘘介入栓塞术、颅内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颅内动脉慢性闭塞开通术、脑动脉取栓术等介入手术。现有两个病区。‍


神经介入无论是手术量还是手术难度在浙江省所有医院中均排名前30。


2022年,以全国第19名的成绩成功获批国家第二批神经介入建设中心,为嘉兴地区首批创建成功的单位。


神经内科成为浙江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胸痛中心建设




说到胸痛中心的建设,要从十多年前的一则案例说起。那时医院没有导管室,做不了心脏支架手术,心肌梗死的患者只能转院,有位患者在转院途中去世。


这让当时还是副院长的黄伟强十分痛心,经过对其他医院的考察了解,他发现很多大型医院已经开展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


“当时的心血管介入技术是省级限制类医疗技术,必须到大型医疗中心进修一年以上,考核合格后方可申请开展。”


于是,他派遣心内科医生出去进修,学习心血管疾病介入技术。


并于2017年购置了国外先进的DSA设备,正式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手术。


现在,嘉善一院心内科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内三甲医院心内科的技术水平。


胸痛中心通过了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验收。



为全面提高县域急诊急救能力,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浙大二院嘉善分院)副院长沈伟锋首创性提出了“乡村急救哨点、乡镇急救单元、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治疗”五环急救链,在嘉善构建了现代化县镇村一体化急诊急救体系。


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重症监护治疗进一步向乡镇和乡村延伸,选取陶庄镇卫生院作为乡镇急救单元,汾湖村卫生室和陶庄村卫生室作为乡村急救哨点进行试点建设,探索建立急救单元、急救哨点的基础设施、医疗设备、人员配置、专业技能等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方案。




慢病管理中心建设




嘉善一院是全国第一批加入中国慢病管理项目的六家慢病示范医院之一。


慢病健康管理中心成立于2019年7月,依托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与医共体内5家卫生院签订慢病管理同盟协议,成立慢病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慢病管理相关流程、制度。


以患者为中心,以家庭医生团队为管理主体,对所辖六慢病患者进行网格化管理,每个团队配备有社区医生、护士(公卫人员)、家庭医生以及县医院专科医生各一名。


中心按病种设立协调员,负责指导家庭医生管理慢病患者,做好指标监测和管理质控。


并通过嘉善县“健康大脑”建设项目,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基础,全力推进慢病防治工作,部署和完善慢病信息化系统,实现慢病管理防、筛、诊、治、管全流程的数据共享,构建全生命周期个人健康档案。


积极探索与全院血糖管理中心、诊后管理中心、肿瘤诊治中心等协同参与慢病管理,加强与胸痛中心、卒中中心、VTE管理中心的联系,改进流程,实现急慢联动。根据区域特点在部分村(社区)建设巡回医疗点,在卫生院建设巡回医疗基地、家庭病房、慢病联合病房及长护险医养结合病房等,多渠道开展慢病高危人群及慢病患者的筛查、宣教,积极培训慢病管理者和医护人员,提高了患者随诊依从性,使慢病管理更加规范化。


其中,卒中患者的管理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康复科、放射科、护士、药师、营养师等组成卒中管理团队。


建立卒中随访制度,由村卫生室、镇卫生院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和专病档案,及时做好电子信息登记和报告工作。


嘉善一院设立脑血管病介入门诊,由脑心健康管理师等对出院后3个月、 6个月、1年的患者进行随访,以后每年进行至少一次随访。


2023年,嘉善一院慢病管理中心经国家县域慢病管理中心专家委员会评估审核通过。


身在大城市夹缝中的县级医院如何发展?紧跟一线城市大型医院医疗技术,提升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加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织密织牢慢病“防控网”,这是嘉善一院摸索出的夹缝生存之道。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