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市场上出现很多乳酸菌饮料,人们在对它大量消费的同时也不禁有疑惑。
▶ 乳酸菌饮料真的含有并且可以补充益生菌吗?
▶ 它是如何作用于肠道发挥保护肠道的作用的呢?
▶ “0 脂肪”的乳酸菌饮料,真的没有脂肪,可以大量饮用吗?
今天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介绍。
其中配制型含乳饮料的代表就是小朋友们熟悉的旺仔牛奶和优酸乳。而后面两种饮料的区别在于:▶发酵型含乳饮料是由乳酸菌和其他菌共同发酵的饮料;虽然二者都经过发酵,但乳酸菌饮料≠酸奶,乳酸菌饮料口味酸甜,呈液体状,内容物比较稀,是牛奶加水、糖、香精、酸味剂、发酵剂等制成的含奶的饮料。一般来说,含乳饮料蛋白质含量需要达到≧1.0%(g/100g),乳酸菌饮料的蛋白质含量标准稍低,需≧0.7%(g/100g)。▶低温活性乳酸菌饮料,是含有大量活益生菌的乳饮料。▶常温灭菌型(非活菌)乳酸菌饮料,不含活性菌的益生菌饮料。而酸奶,其实并不属于饮料,它属于“发酵乳”。一般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这两种发酵菌种发酵而成,蛋白质含量一般≧2.3%(g/100g)。从单纯的数据来说,乳酸菌饮料中蛋白质和钙的含量都低于酸奶,而含糖量较高。
乳酸菌是一种肠道有益菌,有研究指出其具有一些相关功能,比如:不过,尽管益生菌对胃肠道微生物菌群与人体免疫调节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目前鉴于人体的胃肠道生态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复杂性,益生菌与胃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具体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而且,即便乳酸菌有用,也并不代表乳酸菌饮品也有用。可能可以,但没有充分证据支持其效果,实际意义不大。一般来说,活菌型乳酸菌饮料出厂时的活菌数为 1×106CFU/mL,而低温活性乳酸菌饮料在运输、保存过程中都会造成乳酸菌数量的减少。饮料买回来后,还需要在 2℃~10℃ 的环境中冷藏,而且保存时间越长,活菌数就会越低,如果放在室温下保存,活菌数还会下降得更快。所以等你从超市把饮料买回家,再在某个晚上打开冰箱,准备美滋滋地喝一瓶冰饮料的时候,饮料中的乳酸菌可能已经所剩无几。而我们摄入的食物,都要经过胃液、胰液和胆汁等强力杀菌消化液的“洗礼”,才能到达小肠,进行消化吸收。那么饮料中残存的一部分乳酸菌,如果要成功到达肠道内生长繁殖,发挥作用,还要先扛过好几轮消化液的“攻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光靠喝饮料补充的乳酸菌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了。益生元是一种选择性的发酵成分,是益生菌的“食物”,它会选择性地刺激一种或几种菌落中的细菌生长与活性,从而可能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益生菌和益生元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常见的益生元有低聚果糖、菊粉、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等,它们都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便便的润湿感。不过腹泻的人如果大量服用益生元,肠道会持续蠕动,增加腹泻症状。所以饮料中添加的益生元,作用是和益生菌共同发挥作用,但就像上面说的,因为进入到肠道的活菌太少,即使能够对肠道产生有益影响,作用也比较有限。膳食纤维是可食用的多糖类成分,它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可以影响其他食物的消化,也有助于软化大便、促进规律排便。它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及木质素等。膳食纤维对健康确实也重要,但通过日常蔬菜水果的摄入也足够,没必要为了摄取膳食纤维而专门选择乳酸菌饮料。想通过喝乳酸菌饮料来维持肠道健康?不如多吃些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不图益生菌的“作用”,那标着“0 脂肪”的乳酸饮料总比可乐雪碧更健康吧?错了错了,虽然从乳酸菌饮料的营养成分表中,其脂肪含量确实为 0g,但这类饮料一般含糖量较高,碳水化合物含量约在 7g~10g/100 ml。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我国居民每日摄入的添加糖不超过 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对于 14 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是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建议是不喝或少喝。添加糖包括人类制造食品时所加入的蔗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葡萄糖和果糖等,也包括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淀粉糖浆、麦芽糖浆、 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甜味的淀粉水解产品。如果饮用 100ml/瓶的乳酸菌饮料,那么 2~3 瓶即达到甚至超过了每日添加糖推荐量。由于饮用“0 脂肪”的乳酸菌饮料,人们会在不经意间摄入过多能量,造成能量过剩,最终转化为脂肪的形式贮存在体内,从而埋下肥胖的隐患。并且,大量的精制糖也会影响脂肪代谢,成为一个“甜蜜杀手”。因此,鉴于益生菌与胃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并且乳酸菌饮料在运输、保存等过程中造成的菌量减少,实际上对于肠道健康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其同时还含有较高的含糖量,孩子偶尔喝问题不大,但经常喝可能会导致肥胖、龋齿。所以,不推荐大家日常大量饮用乳酸菌饮料,也不建议将乳酸菌饮料当成一种“保健饮品”。[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含乳饮料》http://down.foodmate.net/standard/yulan.php?itemid=14902
[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乳》http://down.foodmate.net/standard/yulan.php?itemid=21746
[3] UpToDate: 益生菌用于胃肠道疾病
[4] 唐曼玉,王晚晴,强敬雯,等.益生菌与肠道菌群、免疫调节的相互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22,43(16):486-493
[5]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M]. 北京,2022: 94.
来源丨怡禾健康(ID:YaeHer)
作者丨张锦香 天津市胸科医院临床营养医师
医学校对丨儿童营养科李靓莉营养师
编辑丨李慧怡
责编丨何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