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津市环湖医院天塔院区正式启用全国首个脑机接口综合临床实验病区
10月1日,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大学脑系科医学中心)天塔院区开诊,全国首个脑机接口综合临床实验病区正式启用。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栩冬,河西区委书记尹继辉,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主任、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河西区委副书记、区长穆生军,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先夺出席开诊仪式。仪式由环湖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佟小光主持。
@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
仪式上,环湖医院党委书记葛乐回顾院区建设历程,提及医院1988年在此起步的历史与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的发展精神;医院神经外科奠基人赵克明教授通过视频寄语;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强调院校将以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为突破口,推动科研成果落地临床,惠及神经疾病患者。
现场,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与环湖医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科研力量与临床资源深度联合,双方计划打造国际一流的临床试验研究平台与创新转化基地;天津市河西区委书记尹继辉表示,将发挥区位优势推动医院、高校、企业联动,为医务人员营造良好环境,让医疗资源惠及辖区群众。天津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王栩冬指出,院区开诊是天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的重要举措,“一院两区” 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神经专科服务。王栩冬同志郑重地宣布:天津市环湖医院天塔院区正式开诊。
@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
据悉,该脑机接口综合临床实验病区由天津大学相关实验室与环湖医院联合打造,已布局 “神甲”、“神毫”、“灵犀指”和“神光” 等自主研发脑机接口产品的临床研究,将针对脑卒中、脑瘫、帕金森病、癫痫、脑积水、颅脑创伤、视听障碍等重大神经疾病,提供从疾病筛查、精准治疗到智能康复的全链条脑机接口临床解决方案。
2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脑机接口助力儿童心理行为训练
湖北省妇幼儿童保健科,2025/10/4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名为脑机接口的前沿技术,正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的诊疗带来革新的变化。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这项技术已投入临床实践,还为孩子们提供了较为客观、精准的评估与治疗方法。不仅应用于ADHD的诊疗,还应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学习障碍(LD)、智力障碍等其他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诊疗中。
@湖北省妇幼儿童保健科
脑机接口通过在大脑与计算机之间建立直接通信通路,为理解和干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提供全新的视角与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够直接监测并调控与障碍相关的神经活动,实现从“行为层面”评估、干预到“神经层面”检查、干预的转变。基于脑电的脑机接口是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方向。它利用脑机接口的“闭环”特性,将看不见的脑电活动转化为可视、可听的信号,引导儿童主动学习并改善儿童大脑功能。
在儿童保健科诊疗中,脑机接口应用于多类疾病:针对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即多动症),通过定量脑电图获取 θ/β 比率等指标辅助诊断,结合神经生物反馈训练改善症状;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即自闭症),训练调节相关脑区连接强度以缓解异常;针对特定学习障碍(LD),强化特定脑区激活或训练相关脑波,提升学习相关脑功能,且该疗法非药物、无副作用。
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脑机接口技术正悄然改变着神经发育障碍的诊疗范式。它让模糊的“注意力训练”、“情绪管理”、“认知能力”等变得可视、可测、可训练,为无数家庭带来更清晰的方向和更富希望的选择。
企业进展
Precision Neuroscience(植入式BCI、微创 | 临床进展)
GLOBE NEWSWIRE,2025/10/2
Precision Neuroscience公司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研究,宣布实现无需开颅手术的高带宽脑机接口(BCI)技术突破。该研究不仅包含采用“微切口(micro-slit)”手术技术的临床前动物实验数据,还记录了首批5名人类患者的植入结果,其表面式电极阵列打破了传统穿透式电极需开颅、风险高的局限,首次证明在大脑表面即可捕获高分辨率脑信号用于解码与刺激。
The Layer 7 Cortical Interface @Precision Neuroscience
Precision公司的脑机接口电极阵列为超薄表面式设计,单个模块只有邮票大小,含1024个电极,临床中最多可植入4个模块,覆盖约8平方厘米大脑皮层、提供超4000个电极通道;动物实验中实现了高精度感觉与运动解码及局部电刺激,人类患者实验则在睡眠与清醒状态下均安全记录到高分辨率神经活动。目前公司已将植入患者数量拓展至50人以上,且获FDA批准开展最长30天的植入研究,患者可通过意念完成打字、玩游戏、操控机器人等任务。
这项技术为神经疾病患者带来新希望,预计初期将惠及脊髓损伤、脑卒中、渐冻症(ALS)等导致瘫痪的人群,助力其恢复独立生活能力。Precision Neuroscience公司旨在通过这一微创、可安全移除且高数据处理能力的脑机接口技术,推动脑机接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规模化应用,打破 “大脑安全与技术性能不可兼得” 的行业固有认知,为全球数百万神经疾病患者提供突破性治疗方案。
Paradromics(植入式BCI | 标准研究)
Paradromics, 2025/10/3
Paradromics公司推出业内首个严谨开放的性能基准标准SONIC(神经接口容量优化标准),一种严格、开放的基准测试标准,用于衡量任何脑机接口(BCI)的性能。该标准类比半导体行业测试方法,通过在绵羊听觉皮层进行临床前实验,计算 “播放声音” 与 “设备预测声音” 的互信息得出真实信息传输率,填补了脑机接口行业无统一性能衡量标准的空白,可在临床测试前为设备设计提供快速客观反馈。
基于SONIC基准,该公司的Connexus® BCI设备展现出突破性性能:植入后10个月持续测量显示,其能实现200+比特/秒(bps)传输率且延迟56毫秒,或100+bps传输率且延迟仅11毫秒,不仅远超BrainGate、Neuralink等皮层内系统(快10-20倍)和Synchron等血管内系统(快100-200倍),还超过人类转录语音速度(约40bps),为2026年启动通信脑机接口临床试验奠定基础。
Connexus BCI与其他植入式脑机接口的对比实验 @Paradromics
为让性能更具象,Paradromics设计了三大演示:200bps可视化动画对比Connexus®与其他设备的文字解码速度,《超级马里奥兄弟》演示直观呈现不同延迟对操作的影响,交互式绵羊奔跑游戏则允许用户调节参数模拟设备控制效果。此外,公司呼吁行业采用SONIC或类似严谨基准,通过标准化指标加速创新,并计划推进Connexus® BCI的临床测试,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向人类-技术融合平台发展。
来源/详情:
https://www.globenewswire.com/news-release/2025/10/02/3160169/0/en/Precision-Neuroscience-Reports-First-High-Bandwidth-Brain-Computer-Interface-Achieved-Without-Open-Surgery.html
https://www.paradromics.com/blog/bci-benchmarking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