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规定,二、三级医院需按一定比例为基层签约居民预留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 8月19日,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直指家庭医生“签而不约、约而不实”痛点,提出了在2025—2027年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的3方面10项措施,从服务模式、用药保障到健康管理和激励机制,全面升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一)提高全人群签约服务感受度。提出5项措施:一是提高签约服务可及性便利性。二是建立完善城市医院下沉医生参与签约服务长效机制。落实和完善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参与签约服务的薪酬收入补偿机制。三是定期推送健康信息。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宣教。四是做实预约转诊服务。为签约居民提供预约转诊、检查检验、住院等服务。其他二、三级医院要按一定比例为基层签约居民预留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明确专家号源数量,方便家庭医生为有需求的签约居民提供便捷转诊服务。五是推进社区签约。联合村(居)委公共卫生委员会、医务室等,广泛开展家庭医生“进社区、送服务”。 (二)做实重点人群签约服务。提出3项措施:一是提供便利用药服务。扩大基层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完善药品供应和配送机制。为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长处方服务。二是优化健康管理服务。对高风险人群适当增加服务频次。鼓励支持对签约的8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上门或面对面随访服务。对失能失智老年人,鼓励通过个性化签约增加服务频次。三是支持个性化签约服务。合理制定基本服务包和个性化服务包。鼓励地方建立项目库,供居民“点单”选择。 (三)加强居民健康管理和宣传。提出2项措施:一是激励签约居民加强健康管理。推广健康行为积分等激励,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利用好“世界家庭医生日”、重阳节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提升社会认同感和群众感受度。 《通知》还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家医签约的“六个拓展”:即从全科到专科、从基层到二三级医院、从公立到民营、从团队到个人、从固定周期到灵活周期、从慢病管理到慢病与传染病共管。这意味着未来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会更加便利、个性化、全流程和全周期覆盖,真正把“签而有约、约而有实”落到实处。
来 源 / 国家卫健委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