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反腐深入基层,系统化治理同步推进。 中纪委发文! 再次点名基层医疗腐败 7月7日,中纪委官网发布文章《创新笔谈 | 持续发力惩治“蝇贪蚁腐”》,再次点名基层医疗腐败整治。 文章指出,持续发力惩治“蝇贪蚁腐”,对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严惩不贷,坚决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 其中,某县纪委监委以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抓手,聚焦重点、从严执纪、系统施治,推动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切实以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该县纪委监委通过“大数据比对+下沉监督”,全面摸排“蝇贪蚁腐”滋生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表现,紧盯乡村振兴、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基层医疗反腐,中纪委着重强调了大数据手段在反腐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文章指出: 依托科技赋能,用好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和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通过数据抓取、碰撞比对等手段,对低保、医保资金流向进行动态监测,精准识别虚报冒领等异常数据,构建人人可监督、时时能监督的群众监督网络。同时,以“校园餐”及医药、能源领域突出问题整治为切入口,开展政治生态分析,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动真碰硬解决突出问题。 同时在大数据手段加持下,医疗领域监管的颗粒度更加细化,基层医疗腐败行为已成为各方紧盯的重点对象。 官方定调! 基层医疗贪腐乱象,整改落地 当前,国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较以往获得更大的市场关注,但资源聚集之下,基层医疗机构设备、耗材采购等环节的腐败问题也容易滋生。 上个月,中纪委官网接连发布《构建治理基层腐败问题长效机制》《纪委书记谈监督丨以有力监督强化基层治理》等多篇文章,重点针对基层医疗腐败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文章指出:去年以来,某县纪委监委在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领域共立案62人,挽回经济损失2300余万元。 在此轮医疗反腐中,基层反腐颇受关注,全国诸多区县已有较多县域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院长、主任等人士被查。基层医疗腐败不是孤立的问题,需要以系统化治理思维深入推进整改。 当前针对基层医疗乱象整治手段,也在不断升级。中纪委在文章中强调: 针对基层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腐败易发多发问题,建立常态长效制度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基层监督网络,实现监督无死角、全覆盖。聚焦重点领域精准监督。 此外还提出,完善信息化监督机制,运用大数据手段,提升基层监督效能;创新群众参与机制,畅通信访举报渠道,约束基层小微权力。 不难发现,在医疗反腐力度陡增的当下,大数据手段已成为官方强调的有力“武器”。 大数据手段下 大批基层医院违规手段曝光 上个月,据中纪委文章介绍,某县纪委监委驻县财政局纪检监察组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部分乡镇卫生院存在加价收费、分解收费等违规行为,造成医保基金损失,5名责任人因此受到政务警告处分。 同时,某自治县纪委监委驻县卫生健康局纪检监察组,利用大数据技术,比对筛查医保部门固定编码、医疗机构数据等关键信息。最终发现某镇卫生院等4家乡镇卫生院超标准收费、影响医保基金安全等问题线索5条。 5月18日,中纪委曝光的“某市中心医院心内二科原主任被举报多次接受医药代表宴请案”,也是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借助群众举报查办腐败案件的典型。 启动试点以来,三地纪检监察机关把过度检查、过度诊疗、随意增加收费项目等行为列入整治重点,督促医疗保障局组建联合执法队伍,对定点医药机构开展联合检查、交叉检查,共追回违规违约费用3051.2万元。 可以预见,随着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的加速赋能,医药领域的新型腐败、隐性腐败将逐步实现穿透式锁定。精准发现、快速取证、闭环处理的反腐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图文来源:中纪委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